《情緒勒索:那些在伴侶、親子、職場間,最讓人窒息的相處》

醒報編輯 2023/11/30 20:51 點閱 2037 次

情緒勒索是一種操控,只會讓彼此的關係崩壞。因為當對方一再屈服與退讓,那是因為懼怕,而不是因為親密、信任與愛。

我們習以為常、不以為意的對話,其實就是緩緩掐住我們脖子,讓我們無法呼吸的「情緒勒索」。當你不順對方的意,情緒勒索者開始自憐,或責怪、貶低、在你身上貼標籤,甚至威脅你。於是,你心懷歉疚,也開始自我懷疑,自己是否很糟、不成熟……你深陷在這些情緒裡動彈不得……

周慕姿心理師以精準且層次分明的角度,剖析情緒勒索的面貌,以及何種人最容易陷入情緒勒索的困境,並且針對華人文化,提出提升「自我價值感」為避免情緒勒索的最主要關鍵。此外,適時建立情緒界限,搭配練習,重新掌握自己的人生,因為,這是你的人生,你不該為滿足別人的需求而活。
手捧著書稿,讀著慕姿的文字,我的腦海浮現好多畫面、好多臉孔。其中,有一張臉孔令我格外印象深刻。那是一個被標定為「家庭暴力施暴者」的十七歲女孩。相較於大多數施暴者為「成年男性」,她的性別與年紀都顯得突兀。

拒絕勒索的勇氣

「若不是因為你」的綑綁與束縛

在小學與國中階段,她兩度休學隨著母親遠赴美國進修。國中那一次,她在美國當地曾因為深夜時分幾近歇斯底里的尖叫,所以鄰居報警,警察上門關心。

在母親的說法裡,回台後她脾氣更加暴躁、會毆打父母,已被社會局列管在案,所以希望輔導老師協助介入管教這個「不聽話、不懂事的孩子」。

我始終相信:如果可以「好好愛」,不會有人輕易選擇「恨」。尤其是在這樣一個孩子身上。這不免引起我的關注與疑惑:是怎麼樣的恨,會讓一個孩子出手毆打父母?背後究竟還有什麼希望被聽見的故事?

然而,一開始與孩子的接觸,並不順利。「少來了!你們這些大人,全都只相信媽媽的話,認為都是我的錯。」在美國、台灣都曾接受過多次強制治療的她,活像隻刺蝟,情緒滿溢,令人難以靠近。經過了一段不算短的時間後,我才知道,這孩子耗費了多大力氣去築起這道牆,而用意是保護自己不再受母親情緒的汙染。

媽媽憂鬱怪小孩

「媽媽要帶我去美國,根本沒有問過我,直接買好機票,幫我辦好休學,然後告知我:跟我去美國,這是為妳好。」她說。

我很熟悉那樣的句型,藏在話語裡的意思是:「別人家的小孩想去還不一定有機會,妳別不識好歹、不懂感恩。」但其實,去進修,是媽媽的個人需求;需要有人陪伴,也是。

真正令這孩子難以忍受的是:去到美國進修的媽媽,因為課業壓力過大導致憂鬱,很多課程報告嚴重延遲或無法完成,卻把責任全推到女兒身上。

「媽媽跟同學在討論報告,我在旁邊玩著,我親耳聽見她對同學說:因為小孩不乖,使她無法專注在課業上好好地完成報告。」

她難掩氣憤繼續說:「此後,她的同學們一看到我,常常對我說:妳要乖一點、多體諒媽媽些,讓媽媽可以好好完成學業。」

「小時候我真的以為是自己的錯,因為從小媽媽就不斷告訴我:若不是因為妳,我也不用這麼辛苦。等到愈來愈大,我才發現其實自己對媽媽充滿憤怒!」

於是,她開始拒絕接受這些「情緒勒索」,開始反抗,並且把自小積壓多年的不滿與怒氣一股腦地全發洩出來,轉化成暴力與自傷。卻也因此被標定為不乖、不孝順、不懂感恩、不懂事的小孩。

「拒絕被情緒勒索的覺醒歷程,其實需要很大的勇氣去承受這些批判、責備與不諒解,妳怎麼做到的?」我問。

她一時語塞,說不出話來。我望著她的面孔,忍不住心疼。也不禁將眼神回望我心中那個乖巧的小男孩。

孝順加深勒索重量

孝順,加重「情緒勒索」的重量,從小,因為體諒到父母的辛苦與家中經濟困頓,我選擇懂事、聽話,當一個父母眼中典型的乖孩子。

父母對我的愛,我是知道的。包括希望幫我安排好最安全、最保險的生涯路徑,認為這是給孩子最大的祝福。

但我也隱約感受到,其中有著他們的焦慮:焦慮於下半輩子的生活沒人照顧,以及深怕在親戚朋友面前不夠有面子。

我開始面臨選擇上的兩難:一旦難兩全,我要優先考量父母,照顧他們的焦慮?還是發展自己的生涯?

即使我已做好心理準備得因應選擇後所需面對的一切,仍因他們所流露的失望與失落,讓我內心的罪惡感油然而生,差點又跌了回去,放棄自己的生涯來照顧他們的感受,降低他們的焦慮。

我很難對他們的眼神視而不見,那種眼神彷彿在對我說:「你這樣做,我們會很傷心難過,也很擔心!」

而我,雖然深知我需要做的是樹立「情緒界限」,並鼓起莫大的勇氣,反覆對自己說:「親愛的爸媽,我很願意孝順你們、愛你們,但生涯是我自己的,這是兩碼子事,不應該混為一談。」這段歷程依舊耗了我好長一段生命與時間,才慢慢踏穩腳步往前邁進。

拒絕被情緒勒索,到底需要多大的勇氣?我深刻感受過箇中辛苦。而慕姿的書裡提供了長出勇氣的方法。

愛與關係,不該被濫用與消耗,對一個孝順、乖巧、體貼他人的孩子來說,情緒勒索的餌,毋須是言語,有時單單一個眼神、一聲嘆息,我們都會「上鉤」。

愛不應被濫用

因為,我們在乎這段關係,重視關係中的對方。這樣的在乎,或許是源自於原生家庭的成長議題,也可能是害怕失去愛與肯定,但無論原因為何,這份愛與關係,都不應被任何人濫用或消耗,而是被珍視。

同樣地,如果我們曾深陷情緒勒索的糾結中而痛苦不已,也請記住那份深刻的辛苦,別輕易讓自己在欠缺覺察的情況下,不小心成為另一個放出「餌」的人。

情緒勒索的原理很簡單,但其中的機轉與樣貌其實很多元而複雜。慕姿的這本書,構築了一條系統性理解的路徑!不只給了我們「拒絕被情緒勒索的勇氣」,也提升「拒絕給出情緒勒索的自我覺察能力」。

你的人生,總是在滿足別人嗎?「前兩天,我媽打電話給我,她要我幫她買晚餐要煮的菜回家。平常,如果能準時下班,我都會答應我媽;但是那天,我工作非常忙,需要加班,所以我跟我媽說,我臨時被主管要求加班,沒有辦法幫她買。

我媽聽了就不太高興。她對我說,公司離家很近,我可以先買好菜回家,然後再回公司加班。

我很無奈地跟她說,我現在真的很忙,走不開,希望她自己買菜。結果我終於忙完、下班回家之後,我媽臉超臭的。

她很生氣地對我說:『生你這個孩子有什麼用?不懂得體諒媽媽的辛苦,連一點忙都不願意幫,我真是教育失敗,是個失敗的媽媽!』

回家帶來壓力

我聽了媽媽這麼說,真的覺得很無言,覺得她也不體諒我的辛苦,但也覺得『是不是我真的有錯呢?』面對她的責罵,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解釋,只好默默地被她罵。

但是,類似的事情一再發生。每次回家,都變成壓力,我似乎就是要一直滿足她的需求……好像沒做到媽媽的要求,自己就是個不孝子一樣。」

「我主管讓我覺得很困擾,他總是在快下班的時候才給我一堆工作,假日也常要求我加班;而且我加班的補休,常常有名無實的不能休,但他自己時常休假,甚至蹺班。

我主管總是跟我說:『你是新人,有機會進來這裡,是你的運氣,外面競爭很激烈,隨便都可以找到人替代你……』

有時候我真的覺得工作分量太多,壓力太大,當我企圖委婉地跟他討論我的工時和工作量的時候,他就會嘆口氣,然後很義正詞嚴的對我說:『你啊!動不動就說不能加班,工作分量太多,薪水太少,你應該要想,這些都是給你學習的機會。我是認為你有潛力,想要培養你,才會多給你一些機會……』

聽他訓完我之後,我覺得好像是我不知足,不懂得珍惜機會,可是又覺得哪裡怪怪的,但不知道怎麼反駁他。

有次我真的受不了,向他抗議,覺得不能接受這麼不合理的工作量,他居然說我『情緒管理有問題,不能適應職場壓力』,還說我『會被職場淘汰』……天啊!究竟是我有問題?還是他有問題?」

以上這些例子,你是否感到熟悉?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是否時常出現這樣的場景?你是否感覺到,你的生活,總是得先處理、應付別人的需求,以至於必須忽略自己的需求與感受?

那如果不這麼做呢?如果不這麼做,對方是否就會用一些話、方式責怪你,讓你感覺到挫敗或罪惡,甚至覺得自己很糟糕;然後,你將深陷在這些情緒中動彈不得,像是被黏在蜘蛛網上的昆蟲一樣?

我的人生在滿足別人

你的人生,都在滿足別人嗎?試著問問自己這個問題,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再問問自己:「發生了什麼事,讓我願意拿我的人生去滿足別人?」

當你開始問自己這個問題時,或許,你會慢慢發現,發生在你與別人之間的互動樣貌,似乎愈來愈清晰;你愈來愈看得清楚,你們之間的互動,好像對方總是當負責「要求」你的人,而你是負責「滿足」他的人。如果不滿足他,似乎就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

如果你發現了以上的描述,與你和身邊的人互動十分相像。那麼,你很可能已經陷入了「情緒勒索」的循環之中。

什麼是「情緒勒索」?「情緒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是知名心理學家蘇珊‧佛沃在《情緒勒索》一書中提出的概念(Forward & Frazier,二○○○)。「情緒勒索」常見於許多人際關係中,包含職場、親子、夫妻、朋友等。

情緒勒索者可能在有意識或無意識中,使用要求、威脅、施壓、沉默等直接或間接的「勒索」手段,讓被勒索者產生各種負面情緒,例如挫敗感、罪惡感、恐懼感……這些感受就會在被勒索者的內心發酵、造成傷害;為了減少這些不舒服的感受,被勒索者可能因而順服對方的要求,長久下來,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被勒索者讓勒索者以此手段控制、左右了自己的所有決定與行為,失去了「為自己做主」的自由與能力;最終,被勒索者的「自我」就在這過程中消耗殆盡,直到其心力一滴不剩為止。

當你看了「情緒勒索」的定義,檢視自己與重要他人的關係,發現符合以上陳述時,或許你會心生疑竇:難道對方不在乎我嗎?不愛我嗎?他是故意的嗎?就是想讓我痛苦嗎?

實際上,有時身為一個情緒勒索者,他並非有意識地進行「情緒勒索」的行為,而是在面對自己的需求時,他習慣使用這樣的方式去達到自己的目的。

他或許沒有發現,這對你而言是不舒服的;甚至,他在面對「需求沒辦法被滿足」的恐懼中,可能就會張牙舞爪,想要捍衛自己的權益,而無任何餘裕去注意到你的感受與需求。

但相對地,之所以能夠開始「情緒勒索循環」,也代表你願意接受情緒勒索者的勒索手段;你願意提供你的資源,以滿足他的需求,藉此安撫你心中的不安、換取內心暫時的平靜。不要忘記:唯有你接受勒索,這場交易才會成功。

所以,如果你身處在一段情緒勒索的關係中,你需要先看清這段互動關係的樣貌,了解這個互動怎麼開始,怎麼持續,你們又在這段關係中扮演什麼角色。那並非代表你該把過錯怪在對方身上,或認為對方就是故意要讓你不好過;而是讓你發現:對方究竟使用了什麼方式,讓你心生不安,以至於勉強自己配合對方,期盼因此內心能重新獲得平靜?

擺脫情緒勒索循環

在我的工作與生活經驗中,我發現,「情緒勒索」是人與人常見互動中的問題行為,但卻並非很容易被當事人察覺。因此在書中的第一部分,將討論情緒勒索的樣貌,讓大家了解情緒勒索是如何運作,以及如何在我們的內心造成影響。

了解情緒勒索如何運作之後,你或許會想知道更多,想知道:「為什麼我會成為被勒索的對象?」那麼,更進一步地探討我們內心發生了什麼事,使我們容易掉入情緒勒索的循環中,就成為第二部的重點。

當然,此書的最終目的,是希望讓大家能了解情緒勒索的影響,並且辨識情緒勒索,以有效擺脫情緒勒索的循環。因此在第三部分,書中將分享一些擺脫情緒勒索,建立情緒界限的小技巧,讓你能因此獲得信心,勇敢面對情緒勒索者,以奪回你的人生掌控權。

《情緒勒索:那些在伴侶、親子、職場間,最讓人窒息的相處》
作者: 周慕姿
出版社:寶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