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台北報導】「中國對美國的互動成本較低,從這次拜習會的訴求來看,中國在這次峰會取得較多成果!」政大國關中心助理研究員曾偉峯16日在拜習會座談會分析,此次拜習會後雙方關係會趨緩,未來還要觀察台灣與美國選舉的狀況。中經院第一研究所所長劉孟俊則說,雖然美中對氣候變遷有共識,但也要提防綠色產業貿易戰。
中國不會馬上獲利
曾偉峯表示,美國總統拜登過去想要建立美中之間的護欄,但後來遇到美中間諜氣球事件,因此都沒有很成功,此次美國便希望與中國建立軍事交流、高層對話與衝突解決機制,還有聯合氣候聲明與能源合作對話,這些都是拜登想要建立的護欄。
曾偉峯指出,中國表態要求美國不要武裝台灣、不再持續科技與貿易制裁,但美國還沒有以實際作為回應,拜登在記者會也沒有針對台灣議題回答,中方仍持續觀察美方的態度。他認為可以觀察拜登是否會在美國大選前回訪中國,還有留意台灣大選前的美中台關係發展。
解讀武裝權力大
另外,他預測美中關係和緩將會是大趨勢,雙方仍會互相試探,而台海局勢在台灣選舉前的風險有小一點。不過其中中方要求美國「不武裝台灣」,要如何評估「不武裝台灣」的意義,是完全取消軍購,還是減少到某種程度?對中國來說解讀的空間就很大。
曾偉峯認為,這次峰會中,美國是要求中國要做什麼,但中國是要求美國不要做什麼,但中國對美國的互動成本比較低,若美方不符合中國的要求,中國可能只需要小手段就可以取消給美國的承諾,例如取消熱線等。劉孟俊則說,美中對話更顯示地緣政治風險,是國際企業近年來最重視的議題。
需注意綠色貿易戰
劉孟俊還提到,雖然雙方在直航、工商與體育上有增加交流,但在關鍵的科技,如半導體、AI晶片與處理器上,美國仍不願取消制裁,但美中之間的互賴太深,因此就形成在民生產品保持連結,高科技逐漸脫鉤的現象,這也可以從美國實體制裁清單企業從2018年的45家提升到今年的723家看出。
「氣候變遷雖有共識,但綠色經濟就不一定了!」劉孟俊強調,美中雖對因應氣候變遷或減碳有共識,但各國也要發展綠色經濟下,若爭相推出保護措施,以增加各國的綠色經濟產業,反而會有形成保護主義的可能,因此綠色補貼是否會引發全球貿易戰,未來也相當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