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綜合報導】人口增長減緩、失業率飆升,房地產危機爆發,中國經濟遭遇逆風。數據也指出,國內家庭消費占GDP的比例也不斷下降。然而,經濟學家指出,中國數據忽略租金等數據,可能低估了國內的家庭收入,且中國為大政府制度,能祭出強硬的政策,經濟不至於斷崖式下滑。
房地產吹動經濟逆風
恆大、碧桂圓等中國房地產業者面臨債務違約的風險,意味著中國房地產市場供需極度不平衡,雖然短時間內不會有系統性風險,不過從長期來看,中國經濟必須進行結構性改變,及尋找長期的成長引擎。
食品科技企業「Avant Meats」聯合創始人陳解頤也說,中國經濟反彈與否對於民營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很重要,但民營企業目前遭遇到供應鏈競爭力弱,融資困難度增加,與人力資源分歧等狀況。
家庭消費難提振?
《BBC》報導,浙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殷劍峰也指出,如歷經衰退的日本在人口達到達峰之後,出現人口負增長、資本過剩、投資萎靡、工資下降、失業率上升、資本過剩加重的惡性循環,中國恐怕也會重蹈覆轍。
中國官方不斷試圖以「增加個人收入」的方式,填補出口與投資轉向的缺口。但《經濟學人》報導,中國統計指出,2022年家庭消費僅佔中國GDP的37%,是自2014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不過經濟學家樂觀指出,中國數據有許多未納入計算標準的數據,導致家庭收入長期被低估。所以中國內需消費能力可能還沒走下坡
中國大政府能發威
「中國經濟不會出現斷崖式下滑,也不會出現長期停滯局面,」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認為,因為從體制上看,中國是大政府、大市場,因為中國資源配置中,政府可以發揮重要作用,如政府早就嚴格限制銀行和各類機構參與房地產投資,對土地、購房、房價、房貸等都採取了一定的管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