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鳳來影》楊德昌的回顧展與他的親筆信

胡幼鳳 / 前台北電影節總監、楊士琪紀念獎主委 2023/09/05 17:34 點閱 3465 次
楊德昌(右起)和吳念真都感念楊士琪給新電影的鼓勵。(楊士琪紀念獎委員會提供)
楊德昌(右起)和吳念真都感念楊士琪給新電影的鼓勵。(楊士琪紀念獎委員會提供)

最近去台北市立美術館看「一一重構:楊德昌」回顧展,想起這位新電影健將曾在1988年3月在漢城機場寄給我一封字跡工整、洋洋灑灑七大張的信,內容提到:「自從《恐怖份子》開拍之前到現在,妳一直是我最熟,最能夠信賴的一位新聞工作者」,但內容卻指出我的報導斷章取義,簡化、誤解了他關於「同步錄音」對於開拓國際市場的重要性的邏輯思考,他深怕別人因而誤解他是位自大,只會空談理想的電影工作者。


”AA”
楊德昌的信。 (作者提供)

這封信是我在民生報工作多年來,首次收到受訪者的抗議信,而且來自我相當欣賞的導演,儘管他信末的結論是:希望我能重新認識他到底是怎樣的人。措辭委婉,但讓自認自律甚嚴的我仍然頗有挫折感。

過程重於結果

信中,他詳述他提出國片要施行「同步錄音」的建言,與開拓國際市場的邏輯因果,他認為國片當時未能發展同步錄音,不必指責片商的短視近利,而是該開拓更高層次的國際市場,引入國際資金,才能免於受經濟因素阻礙國片進步。


”AA”
獎座。(作者提供)

「我不希望妳誤會我作這行工作的目的和動機,我不但不希望去貪得任何我不曾努力過的果實,而且我是實實在在,步步為營地工作著,我不只有理想或目標,我更有理性邏輯確實的方法和作法」

兄弟登山 國際揚名

他放棄在美高薪的電腦公司工作返國拍片,為新電影注入新血,他開放他家客廳成為新電影工作者孕育電影構思的所在,他倡議互助,曾自願為侯孝賢的《風櫃來的人》重新配樂,客串演出很多新電影導演的作品,從各方面協助提昇新電影的品質。

楊德昌非常重視電影中的音畫配合,杜篤之在楊德昌的《恐怖份子》中做的擬真事後配音,幾乎讓人誤以為是同步錄音,但事實上,國片直到1989年侯孝賢的《悲情城市》得到金獅獎,侯孝賢慷慨送了杜篤之時價近180萬的全套錄音設備,才在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上首度派上用場。

侯楊兩位是台灣新電影領頭羊,惺惺相惜,兄弟登山,各領風騷,2000年楊德昌的《一一》得到坎城影展的最佳導演獎,2015年侯孝賢才以《刺客聶隱娘》獲得此獎。

楊導演這封信放在我抽屜中35年,我未再打開,但常以此自我警惕,日後下筆更加謹慎。

令人驚艷的《追風》片段

2007年夏,驟聞楊德昌6月29日在美病逝的消息,相當惋惜。那年7月我受邀到金馬獎擔任秘書長,在金馬執委會通過了頒給他終身成就獎,我和當時擔任金馬獎主席的焦雄屏,舉辦了他的回顧展,並同時舉辦了他與李翰祥、胡金銓三大導演的文物展及國際論壇。


”AA”
追風手稿。(作者提供)

當時他的妻子彭鎧立在美滯留難歸,我得知楊導匆匆離台赴美前,把家中所有東西都委託存放在好友張毅在淡水的琉璃工房廠房內,於是透過他和余為彥的協助,取得了彭鎧立的連絡方式,鍥而不捨地寫信和打電話給彭鎧立,終於取得她的同意授權,成為全世界第一個為楊德昌舉辦電影回顧展與文物展的影展,當時吸引了很多國際影展人士來台觀看。

他們尤其驚艷於文物展中,首次曝光了楊德昌未完成的動畫遺作《追風》的2分47秒,手法如此先進,2010年上海的世界博覽會即以類似手法做出了動畫版的清明上河圖,相信是受到他啟發。

回顧展規格前所未見

「一一重構:楊德昌」回顧展,較之當年金馬獎辦的文物展,更豐富且盛大,是國內辦電影導演回顧展前所未見的高規格。

策展人林木材和北美館王俊傑館長由彭鎧立捐贈給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的萬件文物中,由他的漫畫、日記、書信、雜誌專欄、劇本手稿、電影、劇場創作、動畫《追風》及人物原畫、網路動畫、黑膠唱片、MV、電影道具中,精心梳理出這位大導演的創作脈絡、清晰的思維邏輯及浪漫情懷。

獻給過世的記者

難得的是由陳國富捐贈楊德昌劇本《炎夏之都》的手稿,第一頁發現了他親筆撰寫了中英文對照的文字:
(全片第一張字幕 中英對照)
以這一部電影 獻給我們最誠實的朋友 楊士琪(聯合報已逝電影記者)
我們懷念她給我們的鼓勵,給我們的批評,給我們的關懷與熱誠。
她永遠活在我們的心裡。
THIS FILM IS DEDICATED TO OUR LATE FRIEND-YANG SHI- QI.
FOR HER OUTSTANDING JOURNALISTIC WORK, AND HER SUPPORT OF THE NEW CINEMA.

這正是侯孝賢投資,由楊德昌導演,侯孝賢和蔡琴合演的《青梅竹馬》的前身,上映時片頭字幕簡化成
「獻給楊士琪,感謝她生夢給我們的鼓勵。 製作全體同仁敬致」

看完展,我再重讀一遍楊導寫給我的信,覺得重新認識了這位才華橫溢又重情重義的導演。


”AA”
楊德昌學電腦出身。(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