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心》醫師的「天職交戰」

施壽全 / 馬偕醫院醫師 2023/08/22 11:43 點閱 2486 次
有些醫師需投入較多的行政工作,影響本行時間,畢竟醫師還是得回歸本行。(本報資料照片)
有些醫師需投入較多的行政工作,影響本行時間,畢竟醫師還是得回歸本行。(本報資料照片)

在台灣大醫院工作的醫師,通常都被期待是「全能」的:除「服務」病人外,還需承擔「教學」與「研究」的責任,此外,有些醫師還會兼「行政」職務。

終需回歸本行

上述四種工作因不同醫師、或同一醫師不同時期而時間占比不同。除少數全職負責教學與研究者外,絕大多數醫師的本行就是服務─照顧病人。有些醫師有階段性耗時較多的行政工作,但行政工作總有期限,所以本行時間可減少,不能全部荒廢,醫師終竟還是得回歸本行。

法律專家說,醫病之間也是一種「契約」關係。如此說法有點「傷感情」,但也是事實。現代資訊很方便,可以為病人預掛數月後的號,可說是訂了「契約」,而後的看診、處方、檢查、開刀等等行為,就都是「履約」了。

醫療應為首要

從工作性質與責任輕重的立場看,說履行醫療「契約」比其他工作優先,應該不會有人反對吧!但問題並沒有那麼簡單,身兼數職的醫師,有時難免遇到醫療與其他工作衝突的情形,這些其他工作,有些對當事醫師來說,並不會比履行醫療契約不重要。
有那些其他工作很「重要」?例如對醫院各式各樣的評鑑與督考、貴賓來訪等等都是。有少數幾個月前會告訴你,但大都不是如此,週到些的,可能前兩週通知,具特殊作用的,甚至前一天才傳訊息來。

對病人失約

這些工作,依場面大小,被波及的醫師數量並不一定,但通常不會太少,無奈的是,實務上再一一知會病人並「調整契約」,已幾乎完全不可行。那麼,是捨不得病人,逕自履行契約,得罪長官也在所不惜?或者放下病人,請同仁代診、代檢或代刀,雖不違法,總是「失約」了,能不感到有些歉疚嗎?

天人交戰,常被用來形容「天意」與「人願」相互衝突時的心境。照顧病人是醫師的「天職」,天職兩字,換著角度解釋,對醫師來說,遇到「客觀情勢要求」與「主觀職務履行」無法兼顧,或許也可說是「天職交戰」吧。

不過,回頭看看聖經的訓示,倒是有種讓人豁然開朗的感覺。哥林多前書10章23節說:「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