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性羞恥:讓男人不敢做自己、隱藏過錯、渴望認同的童年創傷》

醒報編輯 2023/08/17 18:23 點閱 2596 次

無論關係、兩性、事業還是生活,好好先生都盡力做到最好,相信只要當個「好人」,就能被愛、需求被滿足、生活順遂。然而這種策略往往不會奏效,結果當然也不會如意。這時好好先生也只會更加努力表現得更「好」,一而再再而三地嘗試同樣的策略,最後搞得自己內心深感無力又忿忿不平。

其實,都是毒性羞恥感――源自童年創傷――讓人罹患了「好人症候群」。

毒性羞恥感是一種信念,認為自己本質上就不好、有缺陷、很奇怪,或是覺得自己不會有人喜歡。毒性羞恥感並不只是覺得自己做了壞事而已,而是打從心底相信自己真的很差勁。於是想當個「好人」,就是要變成自己認知裡別人所期望的那個樣子,獲取認同。

「我是好人,好到不能再好的那種。」

三十多歲的傑森是一位脊椎治療師,第一次來做個人諮商時,先對我描述了他的狀況。他說他的太太很「完美」,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兩人的性生活。他與太太希瑟已經好幾個月沒有做愛了,而且短期內似乎不會有所改變。

傑森毫不隱諱地跟我談論他的婚姻、家庭以及性生活。他很親切,看起來也真的很需要這個機會來說說自己的故事、聊聊人生。

想要被人喜歡

傑森最想要的就是被人喜歡。他覺得自己慷慨大方、樂於奉獻;他很得意自己情緒沒什麼起伏,也從不發脾氣;喜歡討人歡心且討厭與人爭吵。為了避免與妻子吵架,他往往壓抑自己的感覺,每件事都想做到最好。

說到這,傑森從口袋拿出一張摺起的紙條,一邊攤開一邊跟我說他怕忘記,所以寫下了一些事情。

「我怎麼做都不對。」傑森看著他的紙條,說著:「不管我怎麼做,希瑟都要挑我毛病,我不想要她這樣對我。我很努力做一個好丈夫、好爸爸,但她從來都不滿意。」

傑森盯著他的紙條,停了下來。

「今天早上也是這樣⋯⋯」傑森繼續說道:「希瑟要去上班時,我把我們的小寶寶叫醒,餵她吃早餐、幫她洗澡,打理好之後,我也準備開始打理自己,結果這時希瑟走了進來,並且擺著一張臉。我知道自己這下又有得受了。」

她從來不滿意

「你給她穿那什麼啊?沒別的可以穿了嗎?」傑森模仿妻子的語調說話。「我真的不曉得她想要給女兒穿哪件衣服。我整個早上做牛做馬,她還是不滿意。」

傑森繼續說:「還有一次我好好把廚房清理了一番,將碗盤放進洗碗機、鍋碗瓢盆都洗了一遍,還把地掃好了,我以為希瑟會很開心地謝謝我幫了個大忙,結果呢?我還沒清理好她就走進來問我:『你怎麼不把流理臺也擦一擦?』拜託!我只是還沒擦而已!她不去看我已經做好的那些事,也不感激我,只會一直盯著我還沒做的。」

不熱中性愛

「性的方面也讓人很灰心。」傑森說:「因為我們都是基督徒的關係,婚前只稍稍『那個』過幾次。性愛對我來說非常重要,可是希瑟就不怎麼熱中。我以為結婚以後就不一樣了。我為她付出這麼多,還以為這樣她就會給我了,結果才不是這麼一回事。我真的很需要性愛啊!」

「我比別的男人做得更多,可是付出跟回報根本就不成正比。」傑森現在的樣子,就像個小孩子一樣,他在沙發上哀歎:「我想要的只是有人愛我、欣賞我,就只是這樣而已!這樣的要求過分了嗎?」

常常有像傑森這樣的男士來到我的辦公室。他們外表各不相同,卻有著同樣的世界觀。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無法理解這些指控

歐馬爾生活的重心就是取悅女友。即便如此,他的女友仍舊抱怨他不曾給過情感上的支持。其實歐馬爾每一任女友都抱怨過同樣的事,然而從歐馬爾的角度看來,他覺得自己總是在付出,所以他無法理解這些指控。歐馬爾說,他覺得最快樂的事就是讓別人開心;他甚至會隨時接聽朋友來電,他們有任何需求都能聯絡到他。

陶德相當自豪自己總是對女性很誠實,也很尊重她們。他相信這是他與眾不同之處,理當能夠受到女性愛戴。他身邊不乏女性友人,卻沒有一個人想與他交往。陶德身旁許多女性都說他很懂得聆聽別人的感受,所以經常打電話跟他訴苦。他覺得有人需要他,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比較喜歡壞男人

這些女性朋友總對他說,對某些女性而言,陶德會是個很好的「對象」,能跟他在一起很幸運。然而陶德不明白,他對這些女性這麼好,為什麼她們還是比較喜歡壞男人,不會喜歡像他這樣的好人?

只要有任何需求,大家馬上就會想到比爾,因為他有求必應,人生沒有「拒絕」二字。他會去教會幫女士們修車,去他兒子的少棒隊當教練,朋友們要搬家也會找他幫忙,他甚至每天傍晚下班後還會去照顧母親,畢竟他父親已經不在了。比爾很樂於付出,但他似乎也從未得到相等的回報。

蓋瑞的太太動不動就大動肝火,用言語羞辱他、貶低他。蓋瑞因為害怕衝突,也不想惹事,所以會盡量避開可能讓太太生氣的話題。每次吵架他都是先道歉的那個人,他的記憶.不曾聽過他的太太說過任何一句抱歉。雖然兩人常有爭執,但蓋瑞還是愛著他的太太,願意做任何事來取悅她。

瑞克是位四十出頭歲的同性戀者,他穩定交往的男友傑伊有酗酒問題。瑞克前來諮商是為了幫助傑伊解決這個麻煩。瑞克抱怨說,總感覺兩人的關係都只靠自己在維繫,希望能幫助傑伊脫離醉生夢死的狀態,這樣兩人才能擁有他渴望的那種感情連結。

萊爾是個虔誠的基督徒,他努力行善、做好每件事。他擔任主日學老師,也是教會的長老,然而,他從青春期開始就迷於色情作品,還有手淫成癮的問題,經常一天要三到四次,每天也都花上好幾個小時瀏覽色情網站。他很害怕萬一被發現自己性成癮,會身敗名裂。他不斷禱告、鑽研《聖經》,希望能克制自己的欲望,但顯然都沒什麼作用。

荷西是一名年近四十的企業顧問,跟女友在一起五年了,他覺得這個女人總是對他予取予求,而且依賴心很強。其實早在女友搬進來一起住的第一天,荷西就想著要分手了,可是卻覺得假如沒了他,女友根本無法獨自生活。

兩人經歷多次分手,奈何每次女友都會情緒大崩潰,所以最後荷西還是會回到她的身邊。荷西醒著的時間都在思考怎麼分手才不會傷到女友,怎麼做才不會表現得像個渣男。

像一團災難

這些人雖然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但人生卻都上演著差不多的劇情,他們都相信只要人好、把事情都做好,就能被愛、需求就能被滿足,生活也會因此沒有煩惱。

對他們而言,當個好人往往意味著要消除或隱瞞某部分的自己(自己的錯誤、需求、情緒),並且變成自己的認知當中,他人所期待的樣子(慷慨、樂於助人、愛好和平等)。

我把這些男士稱為「好人」。我們至今仍不會特別注意到好人的存在,但他們其實無所不在。他們讓妻子主持大局;他們願意為任何人做任何事,可是自己的人生卻就像一團災難。

他們會讓妻子或女友心灰意冷,因為他們總是害怕衝突而沒能解決任何問題;

他們不喜歡惹麻煩

他們擅長說別人想聽的話,取悅各種不同的人;他們不喜歡惹麻煩,所以願意讓人占便宜。他們相當可靠,也從來不會拒絕別人的請求,這點在教會或是俱樂部中眾所皆知。他們就算吃了點虧,也不會有第二句話。他們的人生看似順遂,但總有一天會失控,一切終將亂了套。

每位好人都有一些相似的特徵,這些特徵源自於童年時期發生的一些事情,往往會左右他們之後的人生。或許會在大部分男士身上看到一、兩項下列特質,而好人則是會有好多項都符合。

總是樂於付出:他們常說自己很喜歡付出的感覺,並且相信慷慨可以證明自己的「好」,也能讓人喜歡、受人欣賞。

喜歡解決問題也總在幫助他人:別人有困難、有需求,或是生氣、壓抑或難過時,好人往往會想辦法解決這些困擾(通常沒人要他們這麼做)。

渴望他人的認同

渴望他人的認同:他們普遍會不斷尋求他人認同。他們做的每件事、說的每句話,某種程度都是希望能博得認同。他們不想要聽到反對的聲音,在男女關係中更是如此。

避免衝突:好人希望周遭的一切平靜安寧,因此他們不會惹是生非,也不想讓任何人不開心。

相信必須隱藏自己眼中的缺點和過錯:這些人不希望暴露自己的缺點,也不願被發現犯了錯,因為他們害怕別人會因此惱怒、羞辱他們,甚至離自己而去。

追求把事情做「好」的方法:他們相信,如果想過上幸福快樂、無憂無慮的日子,那就要想辦法把事情都做到好,這樣才不會出任何差錯。

缺乏自信

通常跟女性比較能產生共鳴:因為童年的關係,好人大多沒什麼男性朋友。他們渴望女性的認同,也認為自己與其他男性不同。他們相信自己並不自私、脾氣溫和,也不會口出惡言。自私自利與壞脾氣,都是「其他」男性的特質,與他們無關。

沒辦法把自己的需求擺第一位:他們覺得這麼做很自私,而且相信優先照顧別人的需求是一種美德。

情緒總隨著伴侶的喜怒波動:許多好人都說,伴侶快樂,他們才快樂,因此他們在親密關係中總要投入莫大的心力。 (章文/輯)

《毒性羞恥:讓男人不敢做自己、隱藏過錯、渴望認同的童年創傷》
作者:羅伯特.格洛弗
出版社:好人出版

其他書訊:
《蹚渾水的理由》
作者:羅伯特.魯賓(前美國財政部部長)
出版社:大是文化

作者曾任高盛聯合董事長。1995~1999年間,擔任比爾.柯林頓總統麾下的財政部長,儘管歷經墨西哥債務危機、亞洲金融風暴,他依舊讓美國財政轉虧為盈,締造美國史上最長的經濟成長期。

這個與當時的聯準會主席葛林斯班、財政部次長薩默斯被《時代》雜誌譽為「拯救世界三人組」的最成功財政部長,在面對沒把握的事時,如何做有把握的決定?一切都出自於他永握手中的黃色筆記本。

《底層網紅》
作者: 希米恩・布朗
出版社:寫樂文化

隨著網路新媒體嶄露頭角的過程中,創造出了一種全新的國際貨幣——影響力。網紅成為新一代追夢者,他們透過社交、影音平台吸引追蹤者,將關注轉化為財富。只要上網,放眼所見全是遙不可及的財富及各種奢侈品,也為閱聽者帶來無形壓力,擔憂自己無法跟上同儕的腳步。

無數人爭先恐後經營自己的「網紅事業」,這些僅有數百、數千粉絲的「底層網紅」切代價只為衝高追蹤數的同時,也成為廠商眼中的最佳代言人。醫美、金融等管制商品與服務的產業,看準遊走在道德邊緣的底層網紅向市場推銷產品,以此迴避政府機關的監管。底層網紅追為了逐代言美夢,只好越騙越大!

《微醺最美》
作者:旭屋出版編輯部
出版社:瑞昇

新冠疫情所帶來的影響,促進了酒類飲品的低酒精化。在家用餐頻率的提高,成為重新審視飲食生活的契機,而低酒精的調酒和飲品,既能享受到微醺的美感,又不致於對身體產生不適、或影響生活秩序與公共安全,也算是一舉多得呢!

關於「低」的定義,事先詢問了許多調酒師意見後,本書定義為「原則上酒精濃度為2~8%」。這是因為酒精濃度在2% 以下,一般較難以感受到酒精成分,而8% 以上也有些與紅酒或調酒相同的度數,因而無法稱為「低酒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