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薪推升物價? 經濟學家:關係不大

李宗祐 2023/04/24 18:21 點閱 3211 次
台灣蛋價、物價飛漲,但薪資卻沒有跟著調漲,代表沒有出現通膨的二次效應。(Photo by liz west on Flickr under C.C. License)
台灣蛋價、物價飛漲,但薪資卻沒有跟著調漲,代表沒有出現通膨的二次效應。(Photo by liz west on Flickr under C.C.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李宗祐綜合報導】薪水上漲只會讓物價更高?通常在工會要求薪資談判並成功調薪後,有一部分企業會提高物價以抵銷調薪造成的損失。2022年各國都認為薪資上漲將會促使物價跟著上漲,主要是因為1970年代的前車之鑑以及「通膨的二次效應」。雖然疫情造成通貨膨脹的情況和1970s年代有許多相似之處,但這次由於薪資先停止上漲,通膨的二次效應也不復存在。

通膨的二次效應

據《CNBC》報導,美國聯邦儲備銀行2022年3月的會議紀要顯示,人們對於「大幅加薪導致的物價上漲」感到不安;英國、德國也都認為薪資和物價息息相關;英格蘭銀行行長甚至希望可以「限制」薪資談判的行為。

他們的擔憂主要出自於「通膨的二次效應」,又稱作薪資-物價螺旋效應。意思是員工因為擔心物價持續上漲,要求公司調漲薪資,企業進一步提高物價、服務費用以抵銷調薪造成的損失,公司提高物價後員工又以「預期持續通貨膨脹」為理由要求調薪,就這樣形成惡性循環,不過這次的情況並沒有出現上述效應。

薪資率先停漲

就這次疫情在全球各地造成的物價上漲,嚴重通貨膨脹而言,在過去18個月,薪資並沒有像1970年代的英國美國,隨著物價上漲而攀升(當時英國美國通膨率分別是23%、14%),反而維持在一定的速率,台灣也可以感受到如此現象。

歐洲央行今年3月的會議紀要說明,在過去兩年薪資上漲對通貨膨脹的影響很有限;美國財政司司長葉倫也表示並沒有在疫情期間看到通膨的二次效應。

未來調薪無隱憂

如果比較1970年代和最近的情況,會發現有不少相似之處-能源危機;過去是石油危機,現在則是包含電力、天然氣等,種類更多,範圍也更廣。在能源危機趨緩時這次價格下跌的幅度也更大。

就台灣而言,蛋價、各類日用品的價格上漲也非常有感。雖然並不會出現通膨的二次效應,但這不代表薪資會就此停滯不前,反而因為這次價格上漲,企業的獲利已經遠大於薪資可以上漲的幅度。預期未來實質薪資逐漸回到正軌時,也不會出現因為薪資上漲而通貨膨脹更嚴重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