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自2019年開始,重創全球經濟金融體系,台灣金融三業受創嚴重,如何渡過寒冬,挑戰嚴峻,政府應考慮降低金融業營業稅,從現行5%,回復到2%,並增加金融業的業務減稅項目,協助業界渡過危機。
金控、產險受重創
台灣金融業正面臨30年來最嚴重的全球金融風暴,受創嚴重,國內14家金控2022年全年獲利2832億元,比2021年的5805億元,大幅減少2973億元,衰退幅度51%,擁有大型保險公司及證券商的金控,普遍受創嚴重,包括富邦金、國泰金、中信金、開發金、國票金,無不重創,影響國家金融穩定。
產壽險公司災情最嚴重,在防疫險及金融市場劇烈變動下,目前國內共有7家保險公司資本不足,包括三商人壽、宏泰人壽、富邦產、中信產、新安東京海上、兆豐產、和泰產險等,資本已明顯不足,在今年半年報編製完成前,都需提出增資及財務改善計劃。
去年防疫險及疫苗險風暴,產險業大賠2100億元,是已收保費的34.8倍,業者雖已全力增資1125億元,仍有5家產險公司資本適足率列為資本嚴重不足等級,亦即淨值低於0或RBC資本適足率小於50%,依保險法規定,若不增資,恐有被接管之虞,將使保險市場產生信用危機。
金融三業普遍受創
證券業去年亦因全球金融風暴,普遍受創嚴重,上市證券公司元大金因為市場佔有率最大,且有銀行獲利挹注,去年每股還能獲利1.72元,今年配發0.8元現金,0.15元股票,統一證是統一集團轉投資事業,去年獲利僅0.5元,配出0.39元現金股息,其他專業證券商普遍受創嚴重。
銀行業表面上可以因為升息,獲得較佳的存放款利差收益,問題是美國暴力升息,國債倒掛,加上瑞士信貸、矽谷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出事,曝險部位激增,金融資產普遍嚴重減損,財務受創,短期內國際金融風暴又不見緩解,如何協助金融業穩定發展,成為政府當務之急。
政府應考慮減稅
目前金融業營業稅是於2014年,從2%調升為5%,問題是各國都未對金融業課徵營業稅,台灣的高稅率將使業者失去競爭力,而且金融業的實際有效稅負,也高於其他行業,當前稅收又是年年超徵,政府應可考慮將金融業營業稅從5 %,調降回2 %,將可使金融業每年減輕250億元至300億元支出,改善業者財務狀況。
政府亦可考慮將長照險列入綜所稅2.4萬元扣除額,既可增加國民提早為老年生活做好準備,也可強化金融業的業務,創造商機,另外在金融業投資政府積極發展的綠能產業上,都可適度透過稅賦減免方式,一舉數得,創造國家更好的發展機會,兼可協助金融業渡過危機。
國際金融環境動盪不安,全球金融機構都面臨挑戰,國內金融三業受創嚴重,去年財報普遍大幅衰退5成以上,而且多家保險公司不僅賤賣資產,免強增資因應財務虧損,如今還是面臨資產大幅減損問題,如何協助金融業渡過難關,穩定金融秩,政府應妥善規劃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