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儒集》證券市場萎縮 亟需扶植新創產業

白丁 2020/07/14 17:20 點閱 2462 次

台股指數最近迭創新高,但其實台灣證券市場及經濟發展,正面臨嚴峻的挑戰,如果不能徹底改造市場結構,或有創新產業的誕生,前途堪慮。

長期以來,主管機關金管會非常保守,對於證券市場改革步履蹣跚,根本就是原地踏步,以致目前台灣股市結構非常「在地化」,上市櫃公司產業結構只能反應台灣多年來經濟發展的結果,根本踏不進國際市場,政府多年來喊的亞洲籌資中心、亞洲金融中心,恐怕只是空中樓閣。

僅9家IPO

以今年金管會設定的新上市櫃公司目標為例,原訂52家要IPO,但是到6月底為止,只有9家,比去年同期的33家大幅滑落,而且新上市櫃公司都是本地中小企業,資本額大多在10億元以內,也沒有什麼新創產業或新科技誕生,顯示台灣不僅經濟發展面臨瓶頸,股市也不能吸引國際企業來掛牌上市櫃。

台灣近幾年新上市櫃公司快速鋭減,2014年是144家,2015家140家,2016年133家,2017年109家,2018年101家,下滑趨勢止不住,今年更慘,但是沒有人敢擔保是不是最慘。

如果以今年上半年只有9家新上市櫃公司,扣除經營不善,淨值只剩個位數,或每天成交量只有幾張的「殭屍股」,至少要再減掉50家,那台股今年的上市櫃公司有效交易的總家數根本是負成長,這當然是台灣股市及經濟發展的大危機。

港股資金屹立不搖

去年香港因為反送中動亂,加上今年國安法實施問題,鬧得沸沸揚揚,台灣原本還期待港股資金能夠外逃到台灣,甚或有機會搶食到原欲赴香港掛牌上市的好企業,現在看來一點機會都沒有,香港交易所上市企業家數從2013年的1600家,一路上升到今年6月2500家,遠比新加坡交易所從2013年的776家,降到今年6月的715家,也比東京證交所同期從1800家,增加到2100家,表現都優異。

香港證交所上市公司的新創公司也是令人側目,例如騰訊,市值高達新台幣19.3兆元,阿里巴巴市值已經突破20兆元新台幣,這些都是新創產業的典範。台灣的上市櫃公司長期以來,都侷限在過去經濟發展的成果,各種產業都沒有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新生代上市櫃公司出現。

台灣新創產業薄弱

目前除了上市櫃公司家數快速下滑外,公司治理問題亦令人擔憂,例如最近大同公司股東會改選董監事案,正重創投資人信心,而人為的炒作,亦讓投資人陷入不可知的風險,主管機關金管會真要好好思考,台灣股市的未來在那裡?政府更應該徹底檢討,台灣經濟何去何從,如何與國際新創產業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