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旭岑談音樂》對美好人生獻上真摯感謝

蕭旭岑 2023/02/13 10:54 點閱 2523 次

1994年6月5日,在瑞士盧加諾(Lugano)的一場音樂會,七十八歲的老大師泰然自若步上舞台,燈光暗下,藉映著樂譜微弱的燈光,老人戴上眼鏡,看著樂譜彈下第一個音。

動人又質樸的樂音

那是挪威大作曲家葛利格(Edvard Hagerup Grieg,1843-1907)的鋼琴短曲集《抒情小品》(Lyric Pieces),作品62之2的〈感謝〉(Dank)。溫暖、動人又質樸的樂音,立即盈滿了音樂廳。

這麼簡單的音符,在老人的指間裡,卻彈出最感人的力量,近乎神蹟。

鋼琴家李希特

那一天是人類鋼琴有聲紀錄史上最偉大的鋼琴家李希特(Sviatoslav Richter),最晚年的音樂會(大師於1997年辭世),距離1995年3月30日最後一次在私人場合演出,只剩幾個月時間。自此之後,李希特傳奇的琴音,絕跡於江湖。

也因此李希特挑選音樂會開場的第一首曲子,選了葛利格的〈感謝〉,顯得別有深意,這是老大師對到哪邊去都滿場聽眾的感謝,對他能夠演奏這麼多偉大作曲家所譜寫音符的感謝,更是對美好人生的真摯感謝。

像這樣的現場音樂會實況,不是時常可以遇到的,甚至於在現在這個年代,會越來越如鳳毛麟角,「一期一會」似的稀有難求。我深深感受到,當天能在場聆聽的數百位聽眾,應該是有受到上帝祝福的。

歐洲巡迴演出

晚年的李希特,興之所至,帶著鋼琴旅行歐洲小鄉鎮,搭著他自己的車,不走高速公路,時速絕不超過每小時八十公里,只要有大教堂,或僅容納數百人的音樂廳,他就停留開演奏會。更神奇的是,無論到多麼偏遠的小鎮演奏,李希特演奏會的消息一傳出,票都很快就售罄,一位難求。

這樣開音樂會的方式,是已經疲於趕場、一年開好幾百場音樂會的現代鋼琴家,根本無法想像的事,只能留予後人津津樂道。而且李希特要求演奏時大廳燈光全暗,只留鋼琴上的一盞小燈,彷彿施了魔法,燈光一暗下,李希特晚年特有「冷、淡、清、澄」,卻又堅實圓潤的琴音,立即帶聽眾進入不可思議的世界裡。

找回最初的感覺

那天晚上在盧加諾Palazzo dei Congressi現場,李希特演奏了包括〈感謝〉在內的三首葛利格《抒情小品》,拉威爾《鏡》、《高貴與感傷的圓舞曲》,以及法朗克宏大精深的《前奏曲、聖詠與賦格》。法朗克這首大作融合了管風琴寫作技法,蘊含深不可測的意境,是李希特晚年喜愛演出的曲子。

那天晚上也在現場的著名音樂評論家皮耶羅・拉塔利諾(Piero Rattalino)回憶,在這場音樂會中,李希特重新找回過去1960年代,席捲全世界的那種獨有的音樂力量;然而,他也感受到這位偉大藝術家的人生正走向終點,混合著感傷與回憶,他對這場音樂會湧現深深感激的情感。

心靈的寄託

後世樂迷很幸運,這場音樂會被完整錄製下來,由義大利Aura公司發行。不久前的1994年5月15日,李希特受邀於史瓦辛格音樂節,也演奏幾乎一模一樣的曲目,終於在幾年前問世,同樣也是精彩得不得了的演奏。但比起來,更晚的盧加諾現場,李希特顯得更孤獨,更深邃,也更溫暖。

每當我心有所違時,我總是放起這張唱片,聆聽一開頭李希特演奏的〈感謝〉。那琴音超脫人世間,讓人流淚,而且,讓人真心充滿感謝。我認為在那一晚,老大師別有深意地,向這個美好的人間,留下最誠摯溫暖的祝福與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