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心〉醫生和病人期望的差距

施壽全 / 馬偕醫院醫師 2023/01/30 13:34 點閱 2353 次

「醫師,為什麼我覺得很不舒服,但檢查卻都說沒問題呢?」一般來說,病人就醫,大部分則有症狀,少部分是人沒感覺但健康數據有問題。症狀可能緊急發作,也可能持續不斷。在經過一些檢查後,卻沒什麼發現,醫師只能告訴病人:「沒事」。

醫生較關注重症

疾病種類繁多,但大致可分為重症與輕症兩大類。重症通常會有明顯的構造異常,除造成痛苦外,也可能導致重要機能喪失,輕症則問題不明顯或找不出問題,雖不至於導致機能損害,但一樣會造成不適。

醫師通常比較關注構造與機能都出問題的疾病,若疾病未達相當程度,即使症狀讓病人很難受,也比較不受醫師重視,因為這些疾病並不會影響生命或對健康造成明顯損害。

當然無論是什麼疾病都需要處理,只是「有意思」的是,構造與機能都出問題的疾病,只要不超出醫學能力所及,處理效果就會比較精確;而構造問題不明顯,機能損害也有限的疾病,處理成效卻常常不大理想,因此常會讓病人感到困惑。

醫病認知有差異

不論是輕症與重症之間,或者在重症範圍之內,「專業認知」與「一般期望」,存在著差距的例子很多。

頭部外傷或腦中風,會造成腦組織程度不一的損害及神經失能現象。腦組織基本上雖然不會再生,但若組織損害不嚴重,暫時缺氧的細胞恢復血液灌流,神經失能仍有機會改善,只是這些顯微變化,無法在影像學上具體呈現,可恢復多少?需要多久,也只有時間能給答案。

這類病人最嚴重意識損害是昏迷指數3分。隨著時間過去,進步到6分,然後8分….雖然已過了相當長的時間,但醫師還是會覺得「欣慰」,因為的確是有進步了…。但從3分進步到8分,病人還是一位「無行為能力」者。

關注的重點不同

急性腦中風造成意識障礙與一側肢體癱瘓的病人,入住加護病房,醫師關心的是,有否生命危險?病程紀錄,重點是生命徵象、瞳孔反射、意識評估、輸入與輸出量等等。

意識漸漸清醒,一側肌肉力量滿分可能被加計到昏迷指數中,沒仔細看,會以為是完好的人。其實另一側仍然癱瘓;半身不遂,雖然意識清楚,一段時間內,生活能力仍將大受影響。但醫師關注的是生命,沒有生命危險,就彷彿沒事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