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綜合報導】聖誕樹到底要選人造還是天然?支持天然聖誕樹的一方表示,聖誕樹種植不僅能活化當地的經濟狀況,還能增加生物多樣性,提供鳥類棲地。反對方則說,聖誕樹需要大量肥量與殺蟲劑保持美觀,且需要頻繁砍伐,但如果人造聖誕樹能重複利用,整體碳排放有望比活樹還要低。
增加生物多樣性
《BBC》報導,聖誕佳節將至,世界各地都有在家擺放聖誕樹的習慣,光是英國每年就可以賣出800萬棵聖誕樹。根據近期調查指出,千禧年世代比戰後嬰兒潮世代更偏好用活樹來做聖誕樹,比例高出82%。
然而,面對生物多樣性喪失與氣候變遷的趨勢,土地利用變得來愈重要,不少聲音開始反對使用活樹當作聖誕樹。對此,佛蒙特大學森林學家科希巴說,「聖誕樹不只是砍樹而已」,聖誕樹種植園除了能提供當地經濟動能之外,還有助於保持土地作為植樹的空間。
研究表明,聖誕樹種植園能促進生物多樣性,特別是在都市化嚴重與農業集約化的現在。因為種植樹木的園區常需要開闊的腹地,提供鳥類棲息的良好條件,同時因為沒有工業化的入侵,食物供應相對穩定,園區的柵欄也能防止人為或其他野生動物的破壞。
塑膠能永續利用
《歐洲環境署》已承諾,歐盟將在2030年之前種植30億棵樹,但卻不包含聖誕樹,因為這些樹木的壽命通常都很短。生態學家卡普特指出,比起原始林或其他木材,聖誕樹被砍伐的頻率更加密集,難以保證提供足夠的生態穩定度。
此外,聖誕樹通常需要大量的肥料與殺蟲劑,以保持美觀。有專家呼籲,可以通過森林管理委員會認證等方式,減少種植聖誕樹的肥料與殺蟲劑,並進一步減緩對環境的破壞。
目前人造樹最大的問題在於沒有循環利用,而且需要數百年的時間才能分解。如果人造聖誕樹使用足夠長的時間,總體造成的碳排放確實比真樹來得少。但機構指出,目前塑膠聖誕樹造成的碳排放仍是真樹的7到20倍,顯見循環利用的觀念尚未深植於民眾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