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G20拜習會後 台灣何去何從?

醒報編輯部 2022/11/16 14:19 點閱 2444 次

G20拜習會落幕,針對台灣,雙方各自堅持立場,台海短期內應不致發生戰事,然而大國博弈,台灣成為棋子,軍費爆增,年輕人要服一年期兵役,四枚飛彈從上空飛過,海峽中缐不復存在,四週成為飛彈演習區,台灣究竟何去何從,難道不應審慎考慮?

晶片供應鏈去台化?

拜登政府官員處理台灣問題,言必稱「美國利益」,各級官員都擔心台灣不保,影響美國先進晶片供應,忙不迭地組成「Chip 4」,首要任務只有兩個,一是對中國實施晶片製裁,另一是將台灣高階晶片移往美國生產,協助美國重新建立完整的晶片供應鏈。

一向對台灣不具善意,講話直率的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說,要把台灣的半導體供應鏈搬出去,只差沒說「全部搬到美國」,然而,不論是美國正副總統、商務部長財政部長多次談話,以及國會通過「晶片及科技法案」,將投資2800億美元,強力推動製造業及科技業的優勢,不正是這樣計劃嗎?

拜習會台灣成棋子

拜習在印尼峇里島的會面,雙方赤裸裸商議台灣問題底缐,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台灣問題是「不可逾越的紅缐」,「台獨」同台海和和平穩定水火不容,希望美方言行一致,恪守一個中國政策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

習近平強調,高度重視有關美方「四不一無意」的表態,也就是美國不尋求與中國打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不尋求通過強化同盟關係反對中國、不支持台獨,也無意與中國發生衝突。這是今年3月18日習拜視訊會議畤,拜登對中國釋出的善意。

拜登強調美國一中政策並未改變,但是反對中國對台灣採取脅迫性和日益侵略性的行動,破壞台海的和平穩定。

值得注意的昰,美中領導人除了公開的行程及談話,雙方應曾就中國武力威脅台灣一事,私下交換意見,否則拜登不會那麼篤定說「短期內」中國不會對台動武,然而,那只是「短期」而已,「長期」又該怎麼辦?

美中等距外交是常態

世界各國面對美中利益衝突,頂多只是言詞或形式上支持美國,但是行動上卻不願選邊站,免得得罪中國。免得自找麻煩,唯有台灣,一面倒向美國,並高喊「抗中保台」,很難想像台灣的外交、國防及兩岸政策,自己亳無主見,「台灣利益」究竟在那裡?

川普要將台灣裝扮成「刺蝟」,拜登改成「豪豬」,不論那一樣,獵人來臨時,只是感到棘手而已,最後還是淪為俎上肉。美國協助台灣強化「本島防衛」力量,問題是美國國防政策一向是決戰於海外,何時考慮過「本土決戰」?俄烏戰爭,比台灣大16倍的烏克蘭,即使打贏了,人民的慘狀,能不令人痛心?

「去台化」重創台灣經濟

地緣政治風險,已導致國際半導體產業「去台化」。聯發科執行長蔡力行接受路透社訪問時坦言,不少製造業正討論將供應鏈轉單到台灣以外地區,這種情況已經在發生。他說,「我認為這種情況下,若為業務需要,我們勢必得為同一款晶片,尋求多找來源。」

中美兩國現在大搶科技製造業,台灣以製造業起家,產值佔GDP近9成,「去台化」的後果有多嚴重,政府考慮過嗎?

面對美、中、台三邊關係,台灣應掌握兩岸關係的主導權,積極建立和中國大陸對話的管道,致力化解誤會,防止誤判衝突,因為美中較勁,錯綜複雜,包括貿易戰、科技戰、強權勢力、區域聯盟,如果再加上台灣問題,很容易激怒中國,將台灣當成祭品,對台灣不利。

至於國防準備上,美國當前提供的軍事裝備,成本高昴,且多舊品,又侷限於近海或本島防衛用途,台灣應積極自行研發長投型攻擊性武器,力求國防自主,應將戰略改變為決戰於境外,絕不容許本島成為戰場。

「台灣利益」才應該是美、中、台三方互動,政府應該堅持的原則,否則如依美、中互不信任,且屢次挑起激烈衝突現況,台灣成為強權博弈的籌碼,對人民相當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