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9年的Covid-19世紀瘟疫,到今年秋天疫情稍微緩和,入秋本就是該感謝「秋雨之福」的季節。卻傳來前立委黃義交跳樓死亡,才69歲,與更早前,也當過立委的龐建國、前台灣惠普科技董事長黃河明,都因為厭世墜樓過世。昔日媒體曝光不斷、風光似乎還在眼前,結局歸因於疾病。
寧死不生?
他們的病痛並不特殊,屬肉體的受造,終究都有一死,但是選擇死亡的方式太過激烈迅速,可見墜樓前,痛苦難忍,黑暗與恐怖籠罩,心靈不安。
靈是什麼?靈是上帝所賜給,掌握在上帝的手,然而在台灣只有7%不到的基督徒(台北市超過一成),絕大多數世人心浮氣躁,日子如流水過去,無法把自己的心保守好。
曾經出類拔萃的人尤其容易志得意滿,殊不知人來自塵土終將歸於塵土,在「人生七十,壯者八十」有限的催逼下,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像是活在水愈來愈少的魚。
自殺的無形因素
人死得要有意義,要被後世感念。然而目前的「社會流行病學」自殺風潮,尤其是過去最不可能與自殺行為連在一起的台灣社會主流男性菁英(漢人、國立大學高學歷、博士、教授、高科技從業者),為何也要自殺?
也許從社會學論述來看,法國十九世紀社會學大學者涂爾幹著手研究自殺者人格特質,他先收集歐洲各國研究,得來的數據依照各類分類進行分析,涂爾幹以自殺者的國籍、地區、自殺時間、年齡、性別、婚姻狀況、宗教個別分析,發現自殺是與社會無形的因素有連帶的關係。
與馬克斯齊名的涂爾幹,研究結果反駁前人的結論,不同意自殺者皆是生活貧窮或是精神衰弱的個人行為,因為經濟繁榮和衰退,都會造成自殺上升,如果因為貧窮,則無法解釋經濟繁榮時自殺率會上升。
無信仰以依託
涂爾幹說,從統計自殺率看出,自殺率是常態,也就是說自殺率不會大幅度的增減。他認為人之所以會自殺是因為人與社會連結的強弱有關,換句話說自殺是一種「社會事實」。
那麼我今天順著涂爾幹的論述,結論是:台灣菁英男性的自殺,這種「社會事實」,其實是他們三人自絕於「信仰社群」,他們沒有真正信仰他們過去信仰的:道教(黃河明出身萬華龍山寺三大家族的黃家)、學術(龐建國是美國布朗大學社會博士,長春藤八所名校之一,且任教過台大)、名位(黃義交在凍省前的省府算是權傾一時)。
再進一步論述,他們沒有找到真正的信仰;於是暮年老病不堪的生活,變得不能忍耐,因為他們沒有「披上基督」,變成「新造的人」。
終究一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