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國慶文告中的詞句 暗示兩岸的危急?

醒報編輯部 2022/10/12 15:16 點閱 2687 次

面對俄國跟烏克蘭戰爭打得沒完沒了,兩岸之間也不遑多讓。總統蔡英文在國慶文告中,不斷提醒國人,除了烏俄戰爭的威脅,中國的軍事威脅也是台灣必須面對、迴避不掉的課題。在四千五百多字的演說當中,大約四分之一跟軍事國防有關。

台灣與戰爭的距離

蔡英文總統從國防預算的增加開始,接著一一點名了海軍、海巡的艦艇,空軍的勇鷹教練機,還有各式精準飛彈,之所以會對武器如此強調,當然就是為了回應中國的威脅,尤其是還指明了中國利用「政黨之間的激烈競爭分化台灣」,整體的氛圍充滿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暗示。

台灣是不是距離戰爭越來越近?這個大哉問似乎已經迫在眼前。

若非兩岸劍拔弩張,台灣政府不需要一提再提兵役延長的議題。更遑論世界各大媒體,從《彭博社》到《經濟學人》雜誌,都不斷地大篇幅報導,台灣可能面臨的戰爭局面,甚至連台積電該怎麼被搬遷撤離,都已經鉅細靡遺的兵推過了。

對比台灣民間社會仍然平靜的氣氛,如果不是全世界的媒體都杞人憂天,那就是台灣人真的太過於後知後覺。如果政府已經收到部分的情資,讓政府必須開始增加兵源、添購武器,那麼盡快讓民間了解到局勢的緊張,才是真正的上上之策。

最忌諱掩耳盜鈴

對於國人來說,戰爭勢必是所有政治手段用盡的最後一步。對於戰爭的資訊,執政黨也有義務分享給在野黨,最忌諱的就是掩耳盜鈴。當然政府為了社會的穩定跟經濟的發展,對於戰爭消息當然是避之唯恐不及。關鍵是,如果提升戰備已經是台灣接下來幾年的國策,那無論是執政黨或是在野黨,都必須對目前的環境有所共識,才能夠有效應對。

從世界各大媒體所透露的美國保台方案,跟目前烏克蘭的局勢大致相同。以美國提供的武器積極裝備台灣軍隊,建構成插滿利劍般的刺蝟戰術,盡可能地破壞中國對台灣的攻擊船隊跟登岸部隊。以現在烏克蘭來說,雖然美援源源不絕,但是烏克蘭全國面對戰爭的摧殘,付出的成本絕對不是有形的金錢可以彌補或衡量的。如果兩岸的戰爭,台灣人民注定要付出最大的代價,那台灣人民就有權對於這可能的未來,提出自己的想法與解方,而非坐等戰爭爆發。

在野黨也應有對策

大國政治下,台灣不能因為是小國,就成為大國的棋子。台灣人民必須正視現在的世界潮流,戰爭已經不只影響俄羅斯跟烏克蘭,還對歐洲的能源供應造成了極大的限縮,也迫使歐洲人民付出了更大的成本來面對生活。台灣不應該置身其外,以為台灣的經濟可以不受到任何影響。如果確實會影響,不論程度大小,各政黨都有義務提出應對方案。

總統的國慶文告,語氣平穩,但內藏濃濃對戰爭的憂慮。問題是,解決這個問題,絕對不是少數人的特權,而是全體國民要共同面對的責任。面對它,才能解決它。與其溫水煮青蛙,讓國人等到大禍臨頭才覺醒,不如提早讓國人有心理準備。畢竟戰爭的準備絕非一天兩天,多一點準備,就少一點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