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金視窗〉政府稅收大增 更應居安思危

黃耀輝 2022/09/14 18:48 點閱 2642 次

財政部近日公布前八月稅收2兆2,608億元,創同期新高,年增率高達17%。還有七個稅目累計稅收也創同期新高,包含中央稅的營所稅達7305億元(成長58%)、綜所稅達5187億元(32%)、營業稅達3476億元(9%)及關稅、遺產稅,以及地方稅的房屋稅、牌照稅。

年度稅目有增減

負成長的稅目,除了因汽柴油機動降稅而衰退20%的貨物稅,因徵起件數減少而衰退9%的土增稅之外,最特別的是證券交易稅,今年以來因台股量能受通膨、升息、美議長來台等負面因素衝擊,連八個月負成長使累計證交稅僅有1,235億元,年減717億元,為史上最大減量;衰退率高達37%,也是自2002年網路泡沫以來最大減幅。

展望未來稅收,在上半年上市櫃公司營收成長下,營所稅暫繳稅款可望較去年成長;綜所稅受惠於產業調薪也有利稅收成長;地價稅因各地方政府調高公告地價,可望增加地方稅收。截至8月總稅收實徵淨額占累計分配預算數123%,已經比預算數超徵甚多,占全年預算的比率為83%,在三項稅收挹注下,全年總稅收仍可望超過預算目標。

中央、地方稅收不均

上述的稅收成長率與淨收數,雖然創同期新高,但也藏有一些隱憂,值得關注。
一是中央政府賦稅收入(不含統籌分配稅款)實徵淨額1兆6,510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2,700 億元(成長19.6%),加上中央特種基金(金融業營業稅、健康福利捐、長照基金等)852億元(成長12%),中央稅收實際數高達1兆7362億元。

而地方政府稅收(含統籌分配稅款)實徵淨額5,24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456億元(+9.5%)。地方的稅收占全國稅收的比重本來就小,稅基的所得彈性又比國稅小,成長率大多為個位數,遠低於中央的重大稅目(營所稅、綜所稅、營業稅)成長率(平均達30%以上),長此以往必然導致稅課收入的垂直失衡嚴重,中央政府應當將國稅增加分成給地方政府。

平衡稅收才能長久

其次,稅基是依照名目所得或價值課徵,因此今年稅收的成長部分來自於物價上漲,亦即人民繳了「通貨膨脹稅」。營業稅、貨物稅、關稅等稅目應當也有物價指數連動機制,以減輕納稅人的實質稅負。

三是財政部的綜所稅核定數和主計總處的家庭收支調查,顯示貧富差距不斷擴大,但稅制對於縮小貧富差距的貢獻微不足道,也就是稅收越多,卻對中產階級以下者更不公平。財政部應檢討改革稅制,對於許多針對高科技產業、高財富階級的租稅減免或分離課稅,大多是錦上添花,應當減少或廢止。

四是近年稅收都大幅成長,讓政府可能敢於擴增支出,卻可能導致財政的反轉惡化。112年度的中央總預算,歲出暴增4680億元,幾乎等於110年暴增4755億元的稅收。

但中央政府的歲入樂觀估列成長13%,可能因為今年航運業、半導體產業、金融業獲利大減,股市、企業投資和民間消費轉趨衰退,稅收難以明顯成長,極可能成為財政惡化的開端。中央政府應當居安思危,遵守財政紀律,適度節制支出與舉債,財政才能永續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