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權威雜誌《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最近指出「台灣不能依賴美國爸爸解決問題」,批評蔡政府表面上自滿,但無力採取重大行動,加強國家防衛,只能依靠美國。用字遣詞辛辣,相當罕見。台灣對美國政客言聽計從,遭此奚落,能不檢討當前凡事依賴美國,正確嗎?
台日國家安全標準不一?
《外交政策》指出,中國大陸在8月初的軍演,對台灣實施半封鎖,在戰時可以切斷進出台灣的食物、能源和其他商品。演習期間向台灣東部、北部、南部海域的不同地點,發射彈道導彈,其中有幾枚飛越台灣上空,政府卻沒有告訴人民。直到日本防衛省公佈已有導彈落入日本專屬經濟區,台灣人民才意識到問題嚴重。
回憶2017年,朝鮮發射導彈飛越日本最北端的北海道時,日本全國警報聲響起,並向人民廣播了短信警告。兩個政府做法天差地遠,台灣政府認為中國飛彈飛越上空,高度極高,不會造成安全威脅,日本政府卻認為,飛越領空即有危機,應該警惕人民注意國防安全。
美國小心翼翼不激怒中國?
《外交政策》雜誌批評,即使台灣訂購了66架F-16V戰機,但訓練足夠的飛行員,卻需要長達50年的時間,且自2020年以來,總共發生10起墜機事故。隨著中國大陸戰機距離台灣越來越近,台灣空軍需執行更多任務,風險越來越大,一切準備好了嗎?
文章中警告,依靠美國政客來訪威懾中國,並希望美軍介入,阻止中國進攻,只是一廂情願想法,台灣的威懾力量要靠台灣人自己。
美國國防安全合作署(DSCA)本月2日宣布,批准價值11億美元的對台軍售案,包括積壓未交的訂單,總價已達140億美元。美國政府還透過媒體放話,向中國「解釋」,匿名人士透露,「未來不會提供台灣更多有可能導致美中關係緊張升溫的武器」,顯示白宮「小心翼翼」,不想激怒中國,台灣應注意美國政府兩面態度的變化是警訊。
台灣軍購換得到安全?
蔡政府對美國軍售發表談話,表示感激。但是美台商會看法不同,對11億美元軍售案,直截了當批評,這些都不是新增戰力,雖符合美方建構不對稱戰力構想,但無法讓台灣能夠應付封鎖威脅。現有軍售觀點窄化到只考慮中國對台灣發動攻擊的第一天(D-day),所應有防衛需求而已,並没有全面評估中國大陸對台灣的威脅。
美台商會表示,解放軍對台灣的模擬封鎖行動顯示,台灣需要有一系列能力來應對。台灣一旦缺乏戰略防衛能力,將給解放軍可趁之機,但是台灣並没有從美方得到應有的支持。
台灣不應依靠「美國爸爸」
台海風雲,美國各界看法不一,台灣為了歡迎裴諾西來訪,引發兩岸第四次軍事危機,而且食品業遭到中國禁止進口報復,台海情勢進入更嚴竣的新情勢。如今,台灣現在對美國言聽計從,例如台積電赴美設廠、開放萊豬牛肉進口、配合印太戰略首當其衝、向美國採購16架波音787客機,各類軍事採購,幾乎照單全收,無不遵照辦理,實在太委屈了。
如今美國權威刊物《外交政策》批評台灣:「不能依賴美國爸爸(Daddy America )解決問題」,一語道破台灣面臨的危機,用字遣詞辛辣,幾近羞辱,令台灣人民情何以堪。然而,又何嘗不是醍醐灌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