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旭岑談音樂》抹不去的濃郁鄉愁

蕭旭岑 2022/08/15 11:09 點閱 1958 次
德弗札克毫無疑問是波希米亞最偉大的作曲家,他對家鄉深厚的情感,與對民謠素材的嫻熟運用,讓他的旋律充滿了美麗的鄉愁。(作者提供)
德弗札克毫無疑問是波希米亞最偉大的作曲家,他對家鄉深厚的情感,與對民謠素材的嫻熟運用,讓他的旋律充滿了美麗的鄉愁。(作者提供)

因為樂評人焦元溥的推薦,我才發現差點錯過2022年金馬經典影展「捷克斯洛伐克電影黃金時代」。也感謝這個機緣,我又重溫了好幾次捷克史上最偉大作曲家德弗札克(Antonin Dvorak,1841-1904)溫厚動人,又充滿濃郁鄉愁的大提琴協奏曲。

捷克電影《逝水年華》

在特殊歷史與文明匯流之下,捷克斯洛伐克電影呈現少見的清新與靈光,氣質大不同於歐美日的大師之作。我就非常喜歡後來到美國拍出《飛越杜鵑窩》,贏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大師導演米洛斯福曼(Miloš Forman),在1965年在故鄉拍的《金髮女郎之戀》(Loves of a Blonde),鏡頭大膽自信又神采飛揚,讓人深深喜愛。

焦元溥推薦的影片是長年與米洛斯福曼合作的編劇伊凡派瑟(Ivan Passer),轉任導演的《逝水年華》(Intimate Lighting,1965),該片被電影宗師奇士勞斯基(Krzysztof Kieślowski)列為他的人生十大電影之一。《逝水年華》恬淡而深含韻味,有一種田園風,讓人著迷,尤其是電影中對古典音樂的運用,更是奇絕。

地方音樂會寫盡人生

《逝水年華》描述兩個音樂學院老同學。一個在布拉格樂團演奏大提琴,一個在鄉下苦撐當到校長,一場鄉村音樂會讓兩人重聚,互相印證人生的過程。影片一開始,就是樂團排練德弗札克的大提琴協奏曲,由於主奏的大提琴家還未到來,指揮一直排練樂團配合大提琴進場的段落,就這樣帶出整部電影。

導演派瑟對古典音樂的體悟與運用,已到如火純青之境。缺席的大提琴家,一再突槌的平凡地方樂團成員,其實已經巧妙地點出電影的深層主旨。大提琴獨奏將進場又尚未進場,以及後面還有弦樂四重奏排練時各說各話,聲部兜不攏,藉著音樂寫盡人生。看完電影,回家馬上找出德弗札克大提琴協奏曲聆聽。

對故鄉思念的作曲家

德弗札克毫無疑是波希米亞最偉大的作曲家,他對家鄉深厚的情感,與對民謠素材的嫻熟運用,讓他的旋律充滿了美麗的鄉愁。1894年德弗札克應布拉格的大提琴教授哈努斯・維漢(Hanuš Wihan)邀請,寫下了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這是他第二次寫大提琴協奏曲,在創作初期雖曾嘗試過,但是作曲家本人非常不滿意,最後並未完成配器。

然而三十年後二度嘗試,創作功力已非吳下阿蒙的德弗札克,寫出了可說是史上最受喜愛的一首大提琴協奏曲。不但結構嚴謹,旋律動人,還有極為豐沛的情感。德弗札克曾在給友人書信闡明,他寫作此曲,是純然一種對故鄉的思念。聆聽此曲,你會感受到一股抹不去的濃郁鄉愁,悵然神傷,可謂深沉的懷鄉之作。

波希米亞之聲

委託作曲的維漢曾建議德弗札克,獨奏的旋律盡量不要太華麗,希望樸素中要帶有豐富的情感,德弗札克果然做到這一點,大提琴獨奏從頭至尾如歌吟詠,唱出極為優美的情感與詩意。難怪提攜德弗札克的大作曲家布拉姆斯聽到此曲後驚呼:「原來大提琴協奏曲可以寫成這樣!早知道我就應該試著寫寫看了!」

說到此曲版本,兩位大師卡拉揚與羅斯托波維奇的合作當然精彩萬分,但我更愛另兩位大師塞爾與傅尼葉的合作。傅尼葉溫文儒雅的琴音,搭配塞爾讓柏林愛樂發出的純正波希米亞之聲,交融出最完美的結果。聆聽時,你會感受到抹不去的濃郁鄉愁,以及眼眶中不知不覺泛出的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