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故事〉氣候變遷時代 BRT廉價又環保

韓乾 2022/08/14 15:39 點閱 1992 次

城市公共運輸系統包括:地鐵、高架輕軌、路面電車(trams)。其中地鐵的造價(成本)最高,相對來講,輕軌或電車就比較便宜。不過地鐵的運量大、速度快。除了地鐵、輕軌、電車之外,從1960年代開始,最風行的是巴士捷運系統(Bus Rapid Transit, BRT)。

特別是在現在氣候變遷的時代,最廉價、最環保的都市綠化交通元素,就是BRT。就氣候變遷對對我們的都市交通規劃而言,可以說未來的旅行型態,以及旅行的距離,要以排放多少溫室氣體來衡量。最重要的都市綠化元素,就是運輸系統的規劃。

巴西的成功案例

巴西Curitiba市的BRT,或許是世界最好的巴士捷運系統之一。它開始於1970年代,每天以最少成本,清潔而有效率地運輸150萬通勤人口(占該市通勤與購物人口的75%),而且票價低廉可以不限轉車次數。BRT有專屬的路權,與小汽車相比,可以大量節省能源,減少空氣汙染。BRT在拉丁美洲和歐洲國家最為普遍,亞洲國家次之,北美較少。

經營BRT最成功的是Bogota的Trans Milenio,它每天的運量有1.9百萬人次,據估計每年可以減少100萬噸的CO2,43%的SO2,18%的NOx,以及12%的懸浮微粒。廣州市在2004年,開始經營BRT,每天運量約有850,000人次。台中市,於2014年也開始經營BRT,但是因為不同政黨執政,未能繼續改善營運,殊為可惜。

Curitiba市的核心概念是要引導城市沿著五條像車輪幅軸一般,從市中心沿著高密度商業或住宅區,往外輻射的主要運輸走廊。每條廊道都有快速巴士(BRT)專用的車道。Curitiba的成功關鍵之一,是它的運輸系統與土地使用計畫的整合。社區的設計是否是混合使用,以及搭車是否近便,也是捷運系統發展的重要因素。

臺中市的經驗

都市交通規劃最重要的,是交通路線與土地使用規劃的協調配合。臺中市的臺灣大道(藍線)已經逐漸發展成型,可以成為BRT營運的住商集中廊道。據說臺中市將要再增加六條幹道加入營運,不論它們是否是BRT的型態,都是都市大眾運輸的良性發展方向。

如果能在幹道之外,接上支道、巷道,作樹枝或樹根狀規劃。用大巴、中巴、小巴,分別行駛幹道、支道、巷道,深入住宅社區,形成包羅全市的巴士網絡系統。並且增加車輛與車次,提供市民行的便利,相信可以逐漸吸引機車騎士與小汽車乘客轉搭巴士。

要重視市民行的便利

如果一個城市能作整體規劃,便能使交通系統良性地發展。如果交通規劃只注意小汽車的便利,便會造成市民行的不便。如果住宅、商辦都在步行、自行車、巴士站的可及範圍內,就可以減少倚賴小汽車作為交通工具。

根據研究,車站與住家的距離如果不超過400到500公尺,最能吸引乘客搭乘。如果臺中市能在已有的基礎上加以改進,當可作為其他城市改善交通的典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