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界的不公正是如此常態,人際間的秩序需要自己出手維護,可以逃離、可以反擊,但待在原地等,你只會遍體鱗傷。接納自己的平凡並不是看輕自己,而是有了自覺更不容易自卑。因為知道自己的斤兩,所以敢愛敢恨敢上秤。「被討厭沒關係,被欺負不可以。有些話該說就說,有些臉該翻就翻」。
歷經各種辛酸無奈悲慘事件的瘋狂洗禮後,她有滿滿的體悟可以跟大家分享。超人氣臉書「德州媽媽沒有崩潰」版主Mumu以幽默的筆觸、中肯的觀點、切身的經驗,帶你直面與眾不同的人生觀。繼《德州媽媽沒有崩潰》救贖無數抓狂爸媽後,再次出手打翻老派心靈雞湯,各位,一起不卑不亢的面對世界吧!帶種一點,做好被討厭的準備!
「愛自己」絕對正確,但是你細想,它是一句沒有傳達任何信息的話,在我心裡這就是一個商人口號的廢話雞湯。
愛自己的方式
明明不要被情緒勒索、會劃清界線、狠下心不要為別人收爛攤子、不要受委屈等等也都是一種善待自己,不知道為什麼搞得好像只有高消費行為才叫愛自己。
也許是因為我常常被育兒生活搞得很狼狽,時不時就有人說我不愛自己。老實說我一點都不覺得我不愛自己,需要負責任時,本來就無法滿足全部的自我,我愛自己的方式就是,賴床。
我家常常亂七八糟沒整理、我帶小孩帶到打瞌睡導致小孩闖禍,那都是我因為愛自己、在多休息而產生的結果。
盡力做好自己的角色
你花一萬塊買包是愛自己,我花五千塊修繕費換睡眠也是愛自己。我總是邋遢的素面朝天也是愛自己,因為我想把化妝的時間拿來睡覺。
過著精緻生活的人覺得我不愛自己,那是因為我連睡飽都成問題,是那個在馬斯洛金字塔最下層的人啊!你在金字塔頂端那邊跟我說善待自己要去逛街、接睫毛、做指甲、喝下午茶,真的是飽漢不知餓漢饑,你不知我有多睏。
在自己所處的角色上盡力,在這個前提下不讓自己受委屈,對我來說就是愛自己。
做自己的口號
另外一碗著名的廢話雞湯,叫做「做自己」。什麼人會強調做自己?
有些人是因為沒自信、有些人是知道他做自己的時候,會傷害到別人,因此要為自己的行為安上一個他在「做自己」的口號。
改變初心
對我來說所謂的「做自己」,不是「不為別人改變」,我們活在群體社會,改變本來就是適應和生存的一部分,我可以保持初心、也可以改變初心。
為什麼一定要保持初心?初心就是好的嗎?我小時候的初心是想當柯南呢,我也沒有一直賴在小學不畢業啊。
做個人就好
可以莫忘初衷,但不一定要不改初衷,畢竟想要不變或是改變,有時候是連自己都沒有刻意決定,就自然而然、甚至是由不得你就發生的事。
若把「做自己」當成不改變的理由或是傷害人的免死金牌,那真的不要做自己了,你做個人吧。
被討厭不需要勇氣
有一本很紅的書叫做《被討厭的勇氣》,導致我很常收到一個詢問是:「為什麼你有被討厭的勇氣?」我認為對一個真正不怕被討厭的人來說,被討厭是不需要鼓起勇氣的。
就像不怕生的人不需要鼓起勇氣就能跟陌生人說話一樣。「不怕被討厭」,核心不在勇氣,而是在無懼,是「不怕」被討厭,不是「鼓起勇氣」敢被討厭。
只留好的人事物在身邊
我之所以不怕被討厭,除了因為清楚體認到被討厭是人生必然會發生的事,既阻止不了、它也不見得傷得了你,還有因為對於我來說,我也是精挑細選、去蕪存菁的只留好的人事物在身邊,那些討厭你的人,你被他喜歡有得到什麼益處嗎?
他有什麼偉大特質讓你一定要被他喜歡?沒有的話,那被討厭的應對方式非常輕省:你討厭我我也討厭你啊。對我散發惡意的人,當然不會被我喜歡。
能自處與有自覺
我細究了自己不怕被討厭的最大原因,是「能自處」與「有自覺」。我花了很多時間培養各種興趣,興趣讓我獨處時能有許多娛己方案且不空虛,而其中習慣閱讀與書寫這項愛好,使我能思辨、產生自覺,擁有飽滿的精神世界。
我不會把人生重心建立在人際關係上,擁有自覺讓我坦然,自覺不是盲目自信,是清楚自己的長處與缺陷,所以不會因為他人評價而患得患失。自覺能讓我一直調整自己,成為自己最喜歡、最接納的狀態,而我接納自己的同時,我也接納有些人會不喜歡我的特質,我也能分辨,哪些惡意不是對我的描述。
縱使遇到攻擊,如果他們的厭惡只是他們恨意的投射,那就與我無關,如果他們的厭惡是我的軟肋,那對付我的軟肋,是我一輩子的功課,我已傾盡全力在打磨自己的路上,若不喜歡這樣的我,我既能理解也不感到冒犯。
劃清界線
「劃清界線」這句話乍聽之下很決絕,然而人在什麼時候會想劃出界線呢?就是在界線被踩到、不得不劃的時候。
一個沒有界線的人,是不可能整理好人際關係的秩序的。因為再親近的關係,都不能無上限的冒犯。有界線感的人,一定是溫柔且照顧別人情緒的人。
不該說的不說、不該問的不問,因為他們知道無心傷害也是傷害,所以會警醒的去避免。界線的概念,會隨著時代改變。舊時代的關係並不是全部都能沿用到現在。
逼問孩子的收入
有些父母會逼問孩子的收入,說:「以後你小孩不告訴你他的薪水,你們也會有隔閡。」這種亦是對於分寸和界線失去拿捏。
沒有認知到小孩已是獨立的成人、不是自己想刺探什麼就刺探什麼,一旦踰矩界線、沒有隱私的劃分,只會迫使對方把界線加寬。
最後,那些覺得「家務事不要拿出來講的人」,你在指點別人的家務事該不該講的時候,就是在幫別人規範界線。而你建立的界線裡,是沒有在規範自己不要去管別人的。別人要不要講自己的事、家務事能不能講,不需要你同意。你看,邏輯自證並不容易。(昀恬/輯)
《不要做自己了,你做個人吧》
作者:Mumu (作家)
出版社:時報出版
其他書訊:
《財稅新布局》
作者:台灣財富管理交流協會(企業永續經營研究單位)
出版社:時報出版
第一本由多位知名會計師、律師、企管專家,各依所長,彙整豐富實務經驗,聯合執筆而成的財稅實用寶典。
詳盡剖析該如何面對因為大數據查稅、反避稅制度、CFC受控外國企業、CRS共同申報及盡職審查準.......這些全球積極推行的新型態稅制。而個人與企業要該如何調整面對稅負的慣,就能擁抱財稅新布局,讓稅負變稅富。
《地球盡頭的溫室》
作者:金草葉(暢銷榜作家)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讓人類從災難中倖存的奇蹟是科學嗎?一群一無所有的人如何改變了這個世界?
掌權者與弱者的階級對立、災難來臨時潰散的人性,在作者金草葉的筆下展現了與過往的反烏托邦小說截然不同的重點。她以自身的科學專業背景為基礎,編織出這個人類近未來的故事架構,更以她獨有的方式勾勒出人物之間產生關係變化時,那份寂靜幽微的情感,打動了無數韓國年輕世代。這種情感上的渲染,成就了「金草葉『善』的影響力」熱潮,也讓「金草葉世界」在許多讀者的心中持續無限擴張。
《譫狂紐約》
作者:雷姆‧庫哈斯(建築雙年展終身成就金獅獎得主)
出版社:原點
《譫狂紐約》一書在「後現代主義」崛起之時以另類觀點,不以形式主義切入,而將現代主義視為「未竟之志」追索建築城市與慾望;慶賀大都會「壅塞文化」(Culture of Congestion)的多元綺麗;不以由上而下的菁英觀點,而更另闢蹊徑,不輕看生活環境周遭,指陳出居住與文化、建築與現實之間具有不可分割的關係。
不僅如此,《譫狂紐約》更是年輕時的庫哈斯對於「建築是什麼?建築做什麼?建築如何做?」的摸索、質問、投射與想像。庫哈斯的建築創作生涯藉著《譫狂紐約》定調,更是他實踐建築時常常回溯的起始點──包括臺北表演藝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