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海養殖漁業利弊 正反意見較輸贏

簡嘉佑 2022/07/21 14:50 點閱 2845 次
近海養殖業是於近海地區搭架圍牆,並將魚類圈養於其中。(Photo on Getty Images)
近海養殖業是於近海地區搭架圍牆,並將魚類圈養於其中。(Photo on Getty Images)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綜合報導】近海養殖業產究竟是禍是福?近海養殖業將魚類圈養於近海地區。支持者認為,這有助於減緩遠洋漁業過渡捕撈的狀況,造成的破壞也比沿岸養殖業更小。反對方則駁斥,養殖魚類一旦逸逃,將對當地生態造成嚴重破壞,而且該養殖場的飼料仰賴野生小型魚,根本無助於減緩過捕狀況。

近海養殖場成風潮

衛報》報導,在世界各地國家海域上,出現一座又一座宛然羅馬競技場的圓形圍牆,鮭魚、海鱸等魚類悠遊其中。這些圍牆被稱為「近海養殖場」(offshore fish farms)。當全球的魚貨需求平均每年增加3.1%的狀況下,企業爭先恐後投入此新興養殖模式,蔚為風潮。

大自然保護協會水產養殖部門負責人瓊斯說,「水產養殖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糧食生產」,其中近海養殖場更被視為有「改變規則的潛力」。其最大的優點是能減少獵捕遠洋漁類。根據聯合國數據指出,於2017年世界海洋漁業中有34%的魚類資源消耗過快。

此外,近海養殖場的位置多位於海岸數公里外的地方,該處有較強的水流能夠稀釋養殖時期產生廢物,並避免沿岸養殖業如汙染、海沿線後退或超抽地下水等弊病。

讓過度捕撈更嚴重

海洋保護組織就保持著不同觀點說,近海養殖業「產生的問題超過任何潛在的好處」,包括養殖魚類逃出柵欄外,並對當地生態系造成嚴重威脅;近海養殖漁業的圍牆將面對到惡劣天氣的威脅,難以確保安全性;養殖場成為海上交通阻礙,增加船隻碰撞的風險。

食品安全中心律師史蒂文森表示,這些養殖場宛如「海洋動物工廠」,但就跟大多數的新興產業一樣,仍然缺乏法律的規範。他進一步指出,近海養殖被視為過度捕撈的解方,但養殖場需要野生捕撈的小型魚類作為飼料,「為了餵魚,必須捕撈更多的野生魚類」。

也有意見指出,近海漁業需要高昂的建築成本,加上船隻頻繁來往的費用,這些漁產對低收入消費者仍是可望不可及,不太可能緩解糧食不平等的狀況。非營利組織Food & Water Watch政策主管沃爾什表示,漁業已經缺乏監督,「還要再建立一套制度來監督這些圓形農場,是相當荒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