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後寵物誰監護 植入晶片為解方

簡嘉佑 2022/07/17 12:50 點閱 31062 次
情人共同飼養毛小孩成為愛情的美好象徵,然而在碰上離婚或分手的狀況時,不少人為了寵物監護權而對簿公堂。(Photo by Anastasia Pavlenko on Flickr under C.C. License)
情人共同飼養毛小孩成為愛情的美好象徵,然而在碰上離婚或分手的狀況時,不少人為了寵物監護權而對簿公堂。(Photo by Anastasia Pavlenko on Flickr under C.C.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綜合報導】「你不准帶走我們一起養的狗!」情人共同飼養毛小孩成為愛情的美好象徵,然而在碰上分手或離婚的狀況時,不少人為了寵物監護權反目成仇。尤其在離婚率亞洲第一的台灣,寵物犬貓的數量將近300萬隻,寵物監護權問題也浮上檯面。律師建議,情侶或夫妻應在共同領養時,就協議誰是寵物的法定飼主,並植入晶片,以避免未來糾紛。

毛小孩監護戰開打

衛報》報導,根據美國婚姻律師協會的調查發現,寵物監護糾紛有逐漸增加的趨勢;英國家事律師杜葛爾也說,她經手過的離婚案件中有30%都牽涉到寵物糾紛。

專家指出,在大多數國家,寵物如同冰箱、櫃子等物品被視為「動產」,建議雙方在共同撫養寵物時,可以簽訂「婚前寵物契約」,明定寵物的法定飼主。如果沒有相關的契約,法院會就以相關證明或者撫養事實來核定歸屬權。

然而,「狗不是財產,而是家人」的想法大行其道,許多毛小孩的爸媽也採行「共同監護權」,以輪流飼養的方式,保障彼此關愛寵物的權利。但與小孩不同,民眾無法向寵物解釋「監護權是什麼」,寵物往往只感受到居住環境出現經常性的改變,產生不安全感等負面反應。

植入晶片

在台灣也常出現類似的狀況,根據內政部資料指出,2021年0到14歲的幼年人口數僅289萬人,而全台犬貓數量卻達到295萬隻,首度發生寵物數量比幼年人口數還多的狀況。

同時,台灣2020年離婚的伴侶高達5萬1680對,離婚率位居亞洲之冠,原因包括外遇、家暴或價值觀不合等。而隨著愈來愈多家中都有飼養毛小孩,寵物監護權問題也浮上檯面。

法律專家指出,在實務上,一般在判斷何人可以擁有毛小孩的所有權時,多會以做寵物登記(也就所謂的植晶片)時飼主的名字做為依據。不過若是寵物沒有植晶片,情侶飼主對所有權有爭執的時候,在判斷上主要的依據就比較模糊了,此時法院會視雙方當初是否有協議,或是平日照顧的情況綜合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