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停看聽》期待申請入學者的資料庫

張瑞雄 2022/07/17 17:28 點閱 1987 次

現在台灣要進入大學主要有兩種管道,一是申請入學,一是分科測驗(以前叫指考、指定科目考試)。

申請入學和歐美大學的制度差不多,學生準備高中學習的各種資料(台灣要加上學力測驗的成績),向各大學去申請,大學再從所有申請者當中挑出合適的學生。一般來說每個學生都會申請很多所大學,所以資料要準備好幾份,要跑好幾所大學去面試,勞民也傷財。

資料庫選學生

最近在美國興起的一種趨勢就是學生不用特別向大學申請入學,學生只要準備好自己的資料,放在某一個資料庫裏面(目前已經有幾家公司提供類似的資料庫服務),然後大學就直接到此資料庫挑選學生來入學。如此學生只要提供一次性的資料就好,而大學也可以有更廣泛的選擇性(在以前的制度沒來申請的學生就不可能被選中)。

更明確的說,假如有一家公司X和50所大學簽約,想要唸這50所大學的學生就將自己的所有資料上傳到X公司的資料庫,然後這50所大學就到X的資料庫去挑選學生來入學。這樣對學生很方便,對大學而言可以挑選的學生更多,更有選擇性。

不會收到拒絕信

X公司也可以設定甚麼樣的學生才可以上傳資料,例如美國很多公司會補助員工子女的大學學費,這些公司就可以和X簽約合作,讓員工的子女要唸大學的可以上傳資料到X公司,很多大學也會願意和X來合作,因為X資料庫裏面的學生都不愁會交不出學費,大家都很方便。

如果簽約的大學愈多,學生就更有機會。另外學生也不會收到大學申請的拒絕信,消除了對申請失敗的失望和恐懼。尤其在少子化的時代,除非你申請的是頂尖大學,其他大學幾乎是百分之一百接受申請者,那幹嘛還要這些勞民傷財的申請入學程序。

簡化手續嘉惠弱勢

當然這種方法挑戰了招生工作的傳統方式,同時因為新冠肺炎的大流行導致校園的關閉,學生無法自由移動去面試,讓傳統的申請入學方式變得很不方便,新的招生入學方式自然應運而生。

但可以想見在招生方面(採用傳統方式)表現特別好的大學對這種方案不太感興趣,這些大學想要表現它們的高度選擇性,例如總要吹噓每年有那麼多學生來申請,但我們只錄取那麼一點點學生等等。

這種方法對於弱勢的學生尤其方便和有利,各大學也都需要一些弱勢學生以示其包容性和開放性,但弱勢學生在過去傳統的申請入學手續中,常常會因為要準備各種表格和資料的繁瑣而半途而廢,入學手續的簡化讓他們更有機會被大學挑中。

台灣目前還沒有這種學生資料庫公司,但目前的一些大學聯盟可以考慮試用此辦法來招生,例如包含十二所優良私立大學的「優久大學聯盟」就可以自建資料庫來試著採用,對於招生應該會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