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說到目前學術論文期刊出版的一些問題,例如面對愈來愈高的出版費用,誰來買單?更嚴重的是以往的編輯和審稿都是義務制,所以愈來愈難找到熱心的學者來幫忙審稿。
為什麼義務審稿
對於初次擔任教授的人,可能還有一些動機會來審稿,因為他們想建立自己的職業名聲。另外還有針對一些熱門的題材,因為想了解同行到底在做些甚麼研究,也有可能接受審稿要求。除此之外,對於學術界的許多其他人,願意擔任義務審稿人的動機是什麼?
一個可能的方法就是為審稿者提供報酬。
很多教授拒絕免費為營利性期刊審稿。一位教授感謝編輯的邀請審稿,但表示由於該出版物是由一家利潤很高的大型營利性出版社所擁有,審稿應適用「每小時200美元的諮詢費用」的標準。當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家出版社同意這位教授的提議。
計算審稿酬勞
一個科學家詹姆斯·希瑟斯在 2020 年末在一篇廣為閱讀的文章中寫道,他的企業諮詢費是每小時 250美元,考慮到諮詢工作需要繳納的稅款,希瑟斯估計他的論文評審行情約為每小時50到150美元。
他總結說,從頭到尾,他需要花約3到9小時來審查一篇論文,所以平均來說,審查一篇文章開價450美元。
這個主張被稱之為「450 運動」,理由就是大學教師為企業或政府提供服務都有報酬,他們對出版業的貢獻沒有理由被貶低成無酬。但反對者說,一篇評審的長度、質量和複雜性差異很大,我們從哪裡開始評估適當的審稿費用?
審稿動機在專業能力
為什麼是450美元?有些文章非常複雜,世界上也許只有少數專家可以審查它們。而且有些學會出版的期刊都是經費勉強自給自足,一旦付費給審稿者,大概就立刻倒閉。
根據Publons 2018年的一項調查顯示,發現有沒有審稿費並不是同行審查的重要動機,排名第一的審稿動機就是要被同行認可你的研究和專業能力。同一項調查發現,審稿的工作量分佈不均,4%的審稿人完成了25%的審稿量。
交換勞力不失妙招
該調查也發現,85%的受訪者認為大學或研究機構應該更明確地認可同行評審的貢獻,例如納入年度考核的項目。該調查還發現,2013年至2017年間,論文投稿量增長了6%,讓審稿的工作量大增,也更難找到審稿人。
支付審稿人酬勞也有副作用,因為有些人可能多多益善,導致審稿質量下降。另一種構想是如果你有投稿到一個期刊,且正在審查當中,那麼你就有義務為這期刊審查一篇論文。這種一對一的勞力交換也許有助於緩解待審稿論文的積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