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停看聽》話說期刊論文審查制度

張瑞雄 2022/06/19 13:39 點閱 1979 次
現今期刊論文審查制度,不僅找不到學者審查論文,還大塞車。
現今期刊論文審查制度,不僅找不到學者審查論文,還大塞車。

在大學裡當教授,除了授課,研究發表論文也是教授的重要責任。論文要在有審查和評審制度的期刊發表才有價值,但在這個「不發表就滅亡」(Publish or Perish)的時代,這種論文發表的制度是如何來進行的呢?問題在哪裡呢?

期刊總編輯有加分

首先一個期刊要找到一群熱心的學者來當編輯(其中一位當總編輯),因為擔任期刊的編輯對一位學者的資歷可以加分,所以找人當編輯並不困難。

當一篇論文投稿到期刊,首先總編輯要找一位編輯來負責審稿,這位編輯就要找三位(至少兩位)這個領域的專家來審稿,當多數的審稿者(包括編輯)建議這篇論文可以接受時,期刊總編輯就會接受這篇論文的刊登。

在這過程中,擔任編輯和審稿者都是義務工作,沒有酬勞,所以雖然找編輯不難,找審稿者就不容易了,尤其還是要找同樣領域的專家。一篇論文如果好好的審查,可能要花上至少一兩天的時間,而且還沒有酬勞,也沒有功勞,因為都是匿名的,沒人知道是你審查的。

審稿人無給

在這個制度中,前面的審稿都是免費的,但大學的圖書館還要花錢訂閱這個期刊,學者才能看到自己的論文,所以最後賺到的就是出版社,它們只是負責出版和一些後勤的支援。所以很多學者說我們自己義務審稿,還要大學花錢才能閱讀自己的作品,這是甚麼制度?

所以有一批學者和出版社開始倡議所謂的開放(open access)制度,亦即閱讀期刊文章不要花錢,這樣也可以讓論文更廣泛的流傳,更發揮影響力。但在發表的過程中,學者要自己付錢發表,通常發表一篇論文,出版社要收三萬到五萬台幣不等,如果學者有計畫來支持付錢就還好,否則對窮教授也是一個負擔。

付費讀或付費出版

所以第一種制度出版社對期刊的閱讀有付費牆(pay wall),亦即要付錢才能閱讀,大學為了教授們的研究參考需要只好每年花錢訂閱期刊。第二種閱讀不要錢,但出版時要付錢,所以反正不管怎樣都是出版社賺錢。

第一種制度是出版社拿翹,期刊訂閱費愈來愈高,你要閱讀只好接受。第二種制度的缺點是既然學者自己付錢,出版社出愈多論文就會賺愈多,所以對論文的品質可能就要求不那麼高,有時就被歸類為掠奪性期刊(Predatory Journal),亦即學者為了發表論文不得以被這些開放式的期刊掠奪出版費用。

找不到學者審查論文

但不管哪一種制度,最犧牲奉獻的就是那些義務工作的編輯和審稿者,現在他們也漸漸開始反彈。首先編輯們,編輯通常是資深的學者,所以他們也都很忙。但忙只是編輯開始離職的原因之一,更嚴重的是找不到適合的學者來審查論文,這是目前所有編輯最頭痛的問題。

雖然這個問題並不新鮮,但是新冠肺炎大流行已將這個審稿系統推向崩潰的邊緣。這幾年來,由於學者的職業和個人生活在很多方面受到打斷或干擾,這種審稿人力越來越難以獲得。

各個領域的期刊編輯紛紛表示,現在學者們接受文章審查請求的可能性要小得多,而且(在較小程度上但令人擔憂的是)他們更有可能將審查意見拖很久,或者用三言兩語就將評論打發(亦即評論不具專業價值)。

審查大塞車

在此同時,期刊的總體投稿數量並沒有下降,反而因為COVID-19導致相關的研究大量增加,再加上新興國家學者的大量投稿,對於期刊的出版和審稿過程造成嚴重的塞車問題,一篇論文從投稿出去到最後刊登出來可能經過好幾年的時間,對某些領域來講可能結果都已經落伍了。

所以制度必須更改,但如何改?下回再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