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諜變》

醒報編輯 2022/05/19 20:30 點閱 2533 次

原本中情局以為,局內幹員里克.艾姆斯是個成事不足的蠢貨,誰知道,他竟是造成美國史上最大宗間諜案的主角。年輕時滿懷明星夢的艾姆斯演技已經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他起碼造成中情局十二位探員身亡,也為自己賺進二百五十萬美金血腥錢──他根本就是克里姆林宮的特勤人員,在美國中情局從事反間工作。

本書作者彼得.馬亞斯在美國聯邦調查局的全力協助下,深入且獨家報導這樁間諜案的內幕,詳細描述了艾姆斯如何在中情局臥底,以及聯邦調查局如何追捕並迫其俯首認罪,全盤過程扣人心弦、駭人聽聞。時至今日,美國仍在積極檢討艾姆斯案所揭露出來的國家安全問題。

美國華府安納柯斯提亞區毒品橫流,凶殺案頻傳,聯邦調查局華府工作站就位於禿鷹岬一幢建築物內,外觀有若一口大箱子,看來甚是醜陋,卻跟鄰近社區甚為搭配。對面壺洞形的中途街有一座波多馬克電力公司的變電所,外觀冷肅;附近空曠的廢料場上最顯眼的是一處廢五金場,以及一處時時發生火災的廢輪胎倉庫。

面容和藹的大熊

主任專員羅伯‧布萊恩從十一樓邊間辦公室往下瞧,就可看見安納柯斯提亞河上垃圾載浮載沉,流下四分之一哩進入波多馬克河中。布萊恩常瞧見屍體悠悠往波多馬克河漂去,就撥電話通知祕書,「快報警,河裡又有一具浮屍。」

布萊恩綽號「大熊」,倒不是因為阿拉巴馬足球隊那位名教練的緣故。他十歲的時候,有個專在學校欺凌幼小的人開始找他麻煩,過不了多久,這個專門欺侮人的傢伙哭著跑回家,叫道:「布萊恩像頭大熊似地揍我!」

布萊恩身高五呎十吋,面容和藹,大腹便便,步履蹣跚,的確像是沒有脾氣的大熊。然而,凡是跟他共事過的人都知道,一旦布萊恩心一橫牙一咬,立刻就變成一名悍將,鍥而不舍,非把事情解決絕不罷手。

布萊恩的豐功偉業

布萊恩於一九四三年出生於密蘇里州春田市,畢業於阿肯色大學,獲有法律學位,加入聯邦調查局後大半從事打擊黑道犯罪,迭建奇功,竄升極速。七○年代末期,他奉命接掌拉斯維加斯工作站時,全市的賭場仍受黑手黨和「全美貨車司機工會」腐敗幹部控制,勢力不小。後來,他在堪薩斯市一舉將全美黑社會最暴力的黑手黨齊瓦洛家族肅清。

他在一九九一年七月接掌華府工作站時,當時該站的工作重點是把一半以上的人力用在反情報活動上。但在大熊布萊恩看來,調查就是調查,不管對象是黑手黨還是KGB,目的無非是要開發情報提供人或線民,以便做起訴或蒐集情報之用。

當然,兩者在技巧上有些微妙的差別,而在這方面他倚為股肱的就是他的首席助理約翰‧劉易士,此人曾領導「求愛」計晝,在明暗兩路的反情報活動的瞭解和經驗上無人能出其右。

請調純屬打擊犯罪

布萊恩在禿鷹岬開張理事約莫一年後,有位叫李斯‧懷瑟的反情報組年輕探員,找他請求調職。懷瑟原在第七組東德小組服務,一九八九年柏林圍牆瓦解之後,該組把注意力轉移到海外情報活動上,調查美國駐外使館和領事館內涉嫌間諜活動的案件。懷瑟一向喜歡跟大行家東德情報機關大玩貓捉老鼠的遊戲。

此外,所有的新聞媒體報導和國會山莊聲明都說,冷戰已經結束,不免使他愈來愈覺意志消沉。再加上工作站裡傳聞,大熊布萊恩打算投注更多人力去打擊華府的黑幫火拚和毒品走私,於是他心想,為了自己的心理健康和在聯邦調查局的仕途,他應該請調純屬打擊犯罪的專案工作。

然而,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布萊恩卻說:「你何不再待在反情報組一陣子,起碼再待個半年左右。」

短時間擬戰略計晝

這種建議出自大熊口中,即便只是隨口說說卻與命令無異,他只好乖乖留下。他獲得的獎勵是,自組一個反情報小組,針對冷戰時期被美國忽略的國家工作,譬如亞洲的巴基斯坦和日本、中東和非洲諸國等亟欲蒐集美國政治、經濟與科技重大情報的國家。

懷瑟從五名組員開始,這種員額甚至還不足以正式派任組長,因此各組員多少有點自行其是的味道。不過,他在極短時間內就擬出一套戰略計晝,建立起機動性極高的小組,其他反情報探員都爭著想加入,這一切當然都沒逃過布萊恩的眼睛。

懷瑟找布萊恩談生涯轉換時並不知道,就在大熊至禿鷹岬履新前,美國史上最大宗間諜案已漸露端倪,以後這宗案件將使懷瑟夜以繼日,不但占據他清醒時的每一時刻,也侵入他沉沉睡去後的暗夜時分。

情勢迫人

一九九一年春,中情局反情報中心副主任保羅‧雷德蒙來聯邦調查局總部,求見負責維護國家安全的聯調局第五處前蘇聯課課長雷伊‧米斯洛克。

對雷德蒙而言,這絕不是一次愉快的訪問。他做出令人震驚的告白。「我們都雙手血腥,」他向米斯洛克坦承,「我們認為局裡發生一樁大滲透案。」

這是調邦調查局第一次與聞全盤事態,也證實了局方最為擔心的事。現在聯邦調查局才得知,自馬提諾夫和莫托林遭處決後,又有一位線民被處死,此人為聯調局效力的時間可以回溯到三十年前的一九六一年。

蘇聯情報來源

官拜蘇聯軍事情報局將軍之職,離美返蘇後聯調局將資料移交給中情局,成為中情局廣泛掌握蘇聯機密情報的最佳消息來源。第四位遭變故的是由舊金山工作站吸收的KGB中校,聯調局在他返回蘇聯後也將他合作的情形轉知中情局,以便日後派上用場──此人消失無蹤,命運未卜。

不僅如此,顏面無光的中情局自己在海外吸收的蘇聯線民,起碼有六個人慘遭槍決甚或更慘──有部KGB的訓練影片顯示,有位變節者手銬腳鐐加身,緩緩地放進熔爐中。此外,還有二十名以上被判刑送往古拉格勞改營。

行動代號「演員」

情勢迫人,必須採取非常手段。在當時中情局局長威廉‧韋伯斯特法官授權之下,中情局無條件地引進聯調局的調查方法。中情局於一九四七年成立以來,即依法不准外人取得案件相關說明、原始檔案,乃至已造成重大傷害的個案之詳情。

這次聯邦調查局的行動代號叫「演員」。

調查行動第一部分

調查行動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由聯調局派出霍爾特和吉姆‧米朋兩名警探,與中情局維吉尼亞州朗格里總部兩名資深女分析員合作,徹查何處與為何發生人為滲透,以及蘇聯臥底間諜到底是何許人物。

霍爾特和米朋雀屏中選,但聯調局和中情局之間有極大的文化差距,很多中情局人士仍然視聯調局為胡佛時代那一票粗疏的偵探,瞧不起他們。霍爾特則深思熟慮,不與人爭鋒,在擔任馬提諾夫的主要接頭人時,跟中情局派在「求愛」吸收計晝的專案官員相處甚歡。

華府工作站展開調查

「演員」行動的第二部分是,華府工作站在幾個月後展開平行調查。第五處俄羅斯反情報分析主任提姆‧卡魯梭,四十四歲,以心思縝密、處事中規中矩而頗受倚重,總部派他籌組及領導一個特別小組。卡魯梭不苟言笑,像煞了私立名校的校長,別的探員就曾開玩笑說,若是他換上條紋長褲和燕尾服,準會馬上被國務院挖角。

在往後的十個月裡,卡魯梭和兩名總部探員與三名工作站幹探,天天在賓夕法尼亞大道胡佛大廈內一間十五乘二十呎、無窗、隔音的安全「密室」裡開會。牆上掛著一張大圖表──「凶殺表」,上頭標示著處理這兩名KGB情報官過程中的種種變化及對照索引。他們看著圖表,從兩人被鎖定和吸收那一刻起,到每一次祕密會面的情況,逐日對照紀錄詳加推敲。
(小凡/輯)

《諜變》
作者:彼得.馬亞斯(新聞記者)
出版社:足智文化有限公司

其他書訊:

《支付金融大未來》
作者: 戈特弗里德.萊勃朗, 娜塔莎.德特蘭(國際清算銀行的技術顧問)
出版社:商周出版

一本從現金、簽帳卡、信用卡到加密貨幣,透澈理解「支付」的專書。我們的錢是如何流動、如何被清算、如何確切的收款、付款,支付創新成現今的樣貌,未來會變得如何?

支付系統失靈,會發生什麼事?是否堪比核子武器,可能導致一國經濟直線向下,甚至世界末日? 支付大戰如火如荼,卻鮮少人知道,支付背後的運作方式。零售、電商、科技、金融業,都在搶食的支付戰局,即將改變產業、市場與你我的生活方式!

《越南啟示錄1945-1975》
作者: 馬克斯‧黑斯廷斯(軍事歷史學家)
出版社:八旗文化

《越南啟示錄1945-1975》是英國著名記者、軍事歷史學家馬克斯‧黑斯廷斯,於2018年寫成的一部以越南戰爭為題材的長篇歷史鉅著,記述自1945年二戰結束法軍重返印度支那至1975年西貢淪陷、美軍撤離,南北越歸於共產黨統治,兩次印度支那戰爭的宏大歷史。

本書的中文標題是「越南啟示錄」,而非「越戰啟示錄」,是因為本書不單是描述單一戰爭,而是關注整個越戰;除了關注越戰,對於越戰背後的越南、亞洲乃至於世界大局都有著墨。本書也是台灣罕見出版的整體分析和描述三十年越戰的非虛構鉅著,提供讀者完整理解越戰的視角,並反思其帶來的災難和影響。

《舌尖上的八大菜系》
作者:牛國平, 牛翔(中國國家高級烹調師)
出版社:任性出版

了解一道菜幕後的故事和作法,朋友聚會時你就可以當主角,因為你懂食材、有談資,會不會點菜,就看這本書。中國菜肴在烹飪中有許多流派,其中最為大家所熟悉的,就是川、粵、蘇、魯、閩、浙、湘、徽等菜系,俗稱「八大菜系」。

美食帶給人歡愉與喜悅。雖然單純享用美食就能夠帶給人們愉悅,但我們還喜歡去討論它、爭論它。而這些,包括了餐前的搜尋研究與餐後的評頭論足。在享受一餐美食前與後的討論,不但提高了我們對美食的興趣,更加強了我們從美食上所得到的歡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