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習性有助減碳 盜獵、濫伐釀雙輸

簡嘉佑 2022/04/20 18:07 點閱 25991 次
非洲的大象有助於提升雨林的儲碳量能。(網路截圖)
非洲的大象有助於提升雨林的儲碳量能。(網路截圖)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台北報導】減碳的超級推手是大象!棲息於森林的非洲象食用小型植被的習性,讓碳儲存能力較佳的大型樹木生長得更好,促進雨林每平方公里9500噸的碳儲存量,約為2千台燃油車一年的碳排量。但盜獵、棲地破壞等狀況,卻使得非洲森林象的生存備受威脅,學者呼籲「應將保護大象視為超值的綠能投資」。

保護大象是綠能投資

世界各地的企業與政府都因應淨零碳排的風潮,為減碳與碳捕捉技術絞盡腦汁,然而在完全沒有技術支援的非洲,碳儲存效率卻出乎意料的高。

衛報》報導,有研究比較了非洲當地大象活躍與沒有大象的地方後發現,森林象活躍地區的森林儲碳能力較強,因為森林象有食用小型植被的習性,導致大型樹木有較多的資源生長,增加了森林樹木的平均直徑。此外,大象在遷徙移動中的排泄行為,還有散播種子與擔任肥料的功能,有助森林面積的擴大。

自然研究員伯札吉表示,因為樹木的碳儲存能力取決於它們的體積和木材密度,而這些樹木通常需要更多的資源與生長時間,而因為「大象的習性,讓大樹能長得更好」。他指出,如果非洲森林象滅絕的話,將導致非洲熱帶雨林的碳儲存量減少 7%,總計約 30 億噸,相當於 20 億輛燃油車一年的碳排量。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助理主任查米拉認為,不應將「保護大象」視為一項成本,而應將其視為投資。根據《該組織報告》評估,每頭森林象對減碳做出的貢獻約為175萬美金,而且如果森林象總數回到1970年的全盛時期(約120萬頭),整體減碳價值估計為360億美元,相較盜獵大象的市場規模僅約100億美元。

盜獵、濫伐雙輸

然而,非洲象近年族群數不斷減少,被世界自然保育聯盟列為「易危」品種,而其中幾個非洲象分支更被列為「瀕危」。世界自然基金會研究員布魯諾指出,「在過去二十年內,世界已經失去相當多非洲象」,更指出,棲息於森林的大象繁殖週期比草原象長,所以種族恢復也相較更困難。

而大象滅絕的原因主要是盜獵與棲息地遭到破壞。布魯諾指出,因為大象是群居生物,一旦首領被殺害,可能使得整個族群的生存都受到影響。他補充說,而且因為濫砍、濫伐,大象的棲息地也逐漸縮小,與人類的接觸也更加密集,大象不免破壞人為作物或建物,導致許多「報復性殺戮(大象)」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