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話大冒險〉2050淨零路徑太樂觀 產業政策是關鍵

魏邦賢 2022/04/14 12:47 點閱 2098 次

國發會公布「2050淨零碳排路徑」,排除核電,替代的再生能源、氫能佔7成,但因技術及來源皆不穩定,且零碳火力發電,全球沒有幾個國家做得到,未來能源規劃,仍應考慮穩定,且低風險為宜。

再生能源瓶頸嚴重

國發會公布的「2050年淨零碳排路徑圖」,規劃能源轉型採取「打造零碳能源系統」、「提升能源系統韌性」、「開創綠色成長」等三大策略,提供每年平均要有正負2%成長。電力供給成長,然而是否能跟上經濟發展及人民生活需要,仍有深入研究必要。

以2025年非核家園能源規劃為例,再生能源佔原規劃佔20%比例,能源局現預估只能達到15%,顯示再生能源發展,未能如預期順利。至於國發會規劃未來氫能發電,將佔發電總量8%至12%,剛好彌補核電退場之不足,問題是氫能日本仍在研發中,成敗未卜,台灣如納入計劃中,風險未免過高。

路徑圖強調「零碳化火力發電」、「逐步去煤」、「最大化再生能源」、「建構零碳燃料供應系統」、「增加零碳能源運用空間」等五項措施,理想甚佳,但是現實環境是全台太陽光電建置,因為陸域狹窄,空間有限,又要兼顧農、林、漁、牧發展,未來成長空間,是否能夠如願,挑戰極大。

海電挑戰海洋生態

海上風電場目前的規劃,離岸風電已啓動第三階段開發,西部沿海共有九個風場進入環評審查,其中5個風場位於彰化外海,台中、苗栗後龍、通霄外海也各有二處風場,各地區漁民紛紛挺身而出,抗議過度開發,影響海洋生態,威脅漁民出海安全,要求不要再增建風場,顯示台灣海域的空間,未來海上風電發展亦有其限制。

現今海陸再生能源的開發,皆因台灣地窄人稠,面對嚴重瓶頸,如何規劃到2050年,配合氫能發展,能夠達到總發電量7成?而且再生能源供電穩定度低,如何確保安全穩定,每天供應龐大工業及民生供電需求,都是問題,再加上每20年淘汰的太陽能板廢料,如何清理,又成為環保難題,2050年要想達到供電7成目標,未免過於樂觀。

氫能技術不成熟

能源轉型勢必產業轉型配合,力求朝向低耗能產業發展,才能成功,然而,台灣現今產業政策,以高耗能半導體產業見長,新創產業著墨太淺,對未來能源政策發展不利,應檢討未來產業,應力求朝向低耗能發展,能源政策才有可能成功。

以日本為例,已明定2028年將實現零汚染商業航運、2035年禁售純氣油車、2050年全數汽車零碳排,產業政策明確,均將朝向低耗能發展,值得台灣學習。

國際零碳排要求已蔚然成風,歐盟對進口商品零碳排要求嚴格,台灣如何加速推動淨零碳排、課徵碳費,應與「2050淨零碳排路徑」相結合,一併考慮,方能畢其功於一役,否則未來台灣各項工業產品,將被課徵鉅額關稅,甚或被拒絕於供應鏈中,將對台灣經濟造成重大衝擊。

「2050年淨零碳排路徑」攸關台灣未來經濟發展,以及人民生活品質,如何兼籌並顧,責任重大,國發會宜再審慎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