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paring for the Next Plague
多效疫苗、單株抗體與類病毒顆粒,為下一波病毒大流行備戰!新冠肺炎肆虐國際逾2年,mRNA疫苗發揮莫大的功效,而RNA疫苗正走向對抗多種病毒的方向。
除了疫苗之外,透過「類病毒顆粒」、「單株抗體」也是醫療界致力研究的技術,盼能提供更多元的應對療法。此外,建置能快速部署物資的跨國平台、提高醫療物資的存量,也都是備戰關鍵。
疫苗抵擋各式變種
如何對未知的病毒進行超前部署的想法,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時,已掀起話題。然而,早於2016年伊波拉與茲卡病毒爆發後,美國疫病研究所(NIAID)與國防研究計畫局(DARPA)就已開始模擬疫情爆發,並做出相關研究,才使得新冠肺炎RNA技術疫苗之研發如此快速。
RNA疫苗(輝瑞、莫德納)在對抗新冠疫情上發揮莫大的效果,莫德納科技長卡爾法表示,mRNA疫苗的優勢能有效應對病毒變種的問題,甚至能建立跨病毒的綜合疫苗。莫德納官方也宣布,已掌握了新冠肺炎與流感的臨床數據,正進行組合疫苗的研發,明年就可以進入臨床階段。
而此次新冠肺炎促使世界上已有數以億計的民眾接種了RNA疫苗,安全性與副作用都還在可接受的範圍。卡爾法認為,這將促使美國食藥署(FDA)對生醫技術更有信心,並在未來加速監管審查的過程。
研究人員指出,未來將能夠預防單一病毒的多種變體的疫苗,稱為「疫苗2.0」;而「疫苗3.0」則是廣泛的針對新冠肺炎的整個「冠狀病毒」譜系。
不僅有疫苗而已
疫苗技術仍持續進步,未來接種「類病毒顆粒」(VLP,模仿原先的病毒立體結構,並以基因重組的技術製造不具傳染性的蛋白顆粒)產生免疫力,有望成為廣泛應用在應對各類病毒的技術之一。Icosavax公司執行長辛普森說,由於類病毒顆粒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任何擁有蛋白質製作技術的企業都能夠輕鬆掌握。
在華盛頓大學參與研究的小組目前在透過混合多種類病毒顆粒與蛋白晶體結構(RBD)製成中和抗體,並能有效保護實驗老鼠免於罹患不同變種的新冠肺炎。
此外,儘管RNA疫苗的研發速度快速,旦疫苗誘導身體產生免疫反應也需要數周的時間;且許多免疫功能低下的民眾可能不適合使用此類疫苗。所以有醫療研究指出,「單株抗體」(mAb)是可以直接分離使用,不僅能預防疾病,速度也比典型疫苗迅速。但這類單株抗體的困境是成本昂貴、無利可圖,生醫產業仍呼籲募資投入相關技術的研發。
提前備戰是關鍵
對未來病毒大流行有兩大方向,第一、建置未來能快速部署疫苗、醫療物資的平台;第二、提前準備具有廣泛療效的醫療用品,如口罩、抗生素等物資。
然而,這次疫苗的成功也有點「僥倖」的因素存在,因為新冠肺炎為冠狀病毒,病毒上的刺突蛋白相對容易應對,而且全球於2002年爆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於2015年出現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症(MERS),導致跨國醫療單位對冠狀病毒已有許多認識。
但如果下一次爆發的病毒並非冠狀病毒,而是其他種類的病毒的話,「世界就可能不會那麼幸運」,各界應提前應對未來更艱鉅的戰役。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preparing-for-the-next-plag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