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研隨筆》正視青年躺平的暈染效應

戴肇洋 2022/03/28 16:47 點閱 1934 次

最近,賴副總統受邀重返母校成功大學,將其生涯迭創佳績的奮鬥過程提供分享。在演講的同時進行現場民調顯示,高達41%學生未來選擇「躺平」項目,超過選擇專業職業的35%、創業的24%。在統計學理上,現場民調並非嚴謹方法,但也直接反映出青年心態,其結果仍具有參考的價值。

年輕人對未來焦慮不安

雖「躺平」是近年來自中國的新潮語彙,其意味著對人生價值的無望,被迫選擇苟且生活;但必須正視的是,衡諸在網路資源豐沛、資訊爆炸時代下,願意親聆演講的年輕族群自我奮發之強度與動機,相對應較一般學生來得高,尤其成大畢業學生頗受業界好評,如此之高比例選擇躺平,其內心所呈現的焦慮、不安,實在值得警惕。

此一現象或許可以解釋,近年以來國內社會價值觀念急劇蛻變,加上過去兩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干擾,正在改變許多年輕族群對工作輕重緩急的選擇,以及對轉換人生優先順序的安排,導致「躺平」思維更加流行。

回顧百年之前,革命先烈追求理想,不顧生命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後繼為國家犧牲奉獻,篳路藍縷,開創民國。比較百年之後,年輕族群的志氣似乎遭到環境摧殘殆盡,甚至淪落到「躺平」之地步,頗為令人感慨。

「三高一低」環境威脅

但如果設身處地為目前年輕世代的環境加以觀察,既沒有歷經二次大戰之後民生凋敝困境,在物質享受上又未必匱乏,理應是幸福的世代。

可是年輕族群直接面對的威脅是:高房價、高物價、高負債、低薪資「三高一低」環境,加上在貧富差距遭拉大、平均收入被拉高的話術治理掩飾之下,根本難以好好立業、早日成家,更別奢求其社會與經濟地位往上流動,造成年輕世代不求奮鬥、僅想躺平心態,也就不難理解。

畢竟,「躺平」被視為一種消極、退縮的生活態度,誠如許多年輕族群被譏為僅追求「小確幸」、卻失去大志向,頗為值得引以為憂。

社會病灶待解

不過,「躺平」並非僅是青年問題,也顯示社會長期以來所累積之病灶,其對國家生存發展的威脅,不容小覷。當整個世代受到躺平思維暈染,若不能針對問題癥結找出原因,提出有效解方,則勢必使得未來付出更多代價,甚至可能裂解頗安定的社會結構。

因此,在迎接早已被遺忘的青年節之同時,我們期待政府必須正視對國家生存發展威脅的年輕族群「躺平」現象;同時,透過產業結構的調整、社會分配之改善,讓「躺平」的年輕族群擺脫頹廢,重新站起找到人生願景,或許是送給年輕世代最佳青年節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