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情緒,孩子都知道》

醒報編輯 2022/03/23 19:56 點閱 3095 次

本書以實際案例解說情緒溫度問題:30年現場經驗國小退休校長,分享親身輔導情緒失控、行為偏差等學童案例,帶大家認識情緒如何影響發展與學業表現。

並由腦科學角度了解情緒機制:帶領讀者觀察身體調適情緒的能力,了解過熱的情緒如何藉由神經系統影響身體,以及神經系統異常導致身體失衡時,該如何調節、恢復平衡狀態。

最後透過全家人共同的情緒調節練習:學會控制情緒,才能靜下心來溝通、學習。互相尊重、了解,一同練習情緒調節與正向互動,為孩子與父母的情緒降溫。

通常情緒越穩定的孩子,注意力越集中。注意力集中的孩子,會念書的機率較高,因為不容易分心,能專注於課業學習。此外,懂得調適情緒的孩子,成長過程中會比較幸福快樂。與父母、兄弟姊妹關係融洽的孩子,不僅能與朋友和睦相處,出社會後也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幸福關鍵在於關係

根據哈佛大學研究團隊發現,決定一個人幸福的關鍵在於「關係」。所謂的調適情緒,並非只是一昧「忍耐」,而是透過正確的溝通,練習調適情緒的方法,進而邁向成長之路。

父母也是如此。即使沒有在孩子面前流露出激動的情緒,並不代表孩子感受不到情緒的溫度。孩子甚至連從父母的表情、動作,都可以感受到父母的情緒。比起言語表達,情緒溫度或許更直接、迅速地傳達給孩子。因此,並不是沒有大吼大叫或暴怒,就表示情緒控制得宜。

光是從呼吸的空氣,就能傳達情緒的溫度。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必須透過這本書,學習調適情緒的方法。這本書是我從事教職二十餘年,見過無數的孩子,以長期累積下來的實戰經驗為基礎,和教師夥伴們一起研究腦科學與情緒的成果,這本書是為了孩子和父母們而寫的。

為何必須關注「情緒」?

大家都說韓國人似乎特別「愛生氣」,因為一時情緒激動而導致犯罪的情況也不在少數。然而,從事教職多年來,一路觀察孩子們,逐漸意識到這並不是只有出現在新聞上的大人們才會發生的事。比起十年前,在課堂上為了一些小事怒吼或亂丟東西的孩子變得越來越多。

就連低年級的孩子,也經常動不動就大吼大叫,做出令人難以理解的激烈舉動,看似患有我們常說的情緒障礙症。許多老師紛紛表示,以前很少看到孩子這樣,但現在卻變成常態。為什麼這樣的孩子越來越多?光是以現代孩子提早進入青春期為由,似乎並不足以說明。

就連父母也明顯感受到孩子的改變。很多父母抱怨不知道為什麼孩子會突然性情大變?明明小時候不會這樣,長大卻像是變了一個人。即使訓斥孩子,也只是暫時有效,但一方面也擔心經常對孩子發脾氣、和孩子起衝突,會破壞親子關係,內心陷入矛盾糾結。

或許是求救訊號

難道真的只是因為孩子提早進入青春期,只要過了這個階段就沒事嗎?又或者孩子會有這樣的呈現,其實另有原因?或許孩子們的這種行徑,是在向大人們發出:「我現在很痛苦」的求救訊號也說不定。若是如此,就不能只是用青春期的說法草草帶過,必須認真看待情緒問題。

當我們的心情或與他人的關係出問題時,往往不認為與情緒有關。但事實上生活中遇到的許多問題,大部分都和情緒有關。

人是受情緒影響大於理性的動物,並不是因為意志薄弱,而是大腦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就是如此發展。因此,當理性和情緒衝突時,會根據情緒採取行動,即便是大腦無法理解的舉動。然而,雖然情緒是影響我們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我們對情緒的理解卻是少之又少。

逃避或壓抑成隱憂

父母往往對孩子們的認知發展較為關注,卻不注重孩子的情緒發展,甚至是漠不關心。他們不會仔細觀察孩子的負面情緒,或引導孩子學習處理情緒,只會一昧地逃避或壓抑。

大人面對情緒易怒的孩子時,通常只會叫他們要忍耐、要學會控制脾氣。雖然表面上看似暫時風平浪靜,但壓抑在內心深處的負面情緒並沒有消失,就像隨時可能爆發的火山,怒火仍在孩子內心深處熊熊燃燒。像這樣不斷延燒的情緒,不但會影響孩子的成長,也是造成彼此互相傷害的原因。

如果希望孩子能順利度過青春期,想要好好理解孩子,並知道如何引導孩子朝正確的方向前進,那就絕對不能忽視情緒。必須好好觀察情緒從何而來?情緒在關係中如何產生相互作用?調適情緒的能力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後天習得的,是透過父母和兄弟姐妹,或在人際關係中學習。

情緒溫度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羅素,曾發表一篇名為「情緒環狀模型」的理論。他將二十八種情緒分成正向、負向情緒,並按照情緒強度等級區分高強度和低強度,把各種情緒座標繪製成圖表。

圖表的橫軸表示情緒的愉悅程度,縱軸表示情緒強度。從羅素提出的情緒環狀圖,就能看出我們主要感受到的情緒,位於圖表中的哪個位置。就像溫度計上的刻度,會根據水銀或酒精的膨脹程度產生變化,情緒也會根據愉悅程度和強度,坐落在圖表上的不同位置,我將此定義為「情緒溫度」。

覺察並處理情緒

然而,根據研究人員和教育相關人士表示,孩子們感受到的情緒強度和情緒不適程度正在逐漸增加。整體而言,在圖表上呈現的趨勢是由右往左移動。此外,在圖表上中等強度的情緒,也開始出現上升趨勢。例如,當孩子們與朋友發生輕微衝突時,原本應該出現類似像「失望」的情緒,卻有越來越多的孩子,呈現出來的不是失望,而是更激烈的憤怒情緒。

當情緒溫度升溫時,情緒會過於高漲到超出必要程度。當失望的情緒過於高漲,會演變成恐懼或憤怒;憂鬱的情緒過於高漲,會衍生出「極度悲傷」的情緒。如果情緒溫度趨於極端,勢必會消耗大量的情緒能量,不僅會感到身心俱疲,人際關係也容易受挫。

因此,讓情緒溫度降溫是很重要的。當情緒溫度降低後,練習覺察並進一步處理自己的情緒,孩子才能與他人建立穩定的關係,也比較能理解他人的感受。神奇的是,學習動力也會跟著大幅提升。

不嘮叨的父母

通常學習能力強,被稱為「學霸」的孩子,大部分都有相同的特徵。這些孩子的父母,其實並未特別注重孩子的學業成績。但這些父母的情緒相對穩定,能夠提供給孩子穩定成長的環境。他們很少責備或批評孩子,而是會當孩子的後盾,鼓勵孩子找到自己熱愛的事物,在背後默默支持孩子。為什麼不嘮叨的父母,孩子的學習表現反而更出色?

一九九○年,美國耶魯大學心理系教授彼得.沙洛維和新罕布夏大學心理系教授約翰.梅耶,正式提出「情緒智商」的概念。情緒智商,是理解、調適和表達自己與他人情緒的能力。情商低的孩子,面對煩躁或憤怒等負面情緒時,不知道如何處理,很容易陷入情緒;反之,情商高的孩子,因為理解自己的情緒,懂得適時調適。
(興韻/輯)

《父母的情緒,孩子都知道》
作者: 韓成範 (退休校長)
出版社:采實文化

其他書訊:

《虛擬貨幣經濟學》
作者: 愛德華.卡斯特羅諾瓦
出版社:野人

全球現在超過數十億人正在使用虛擬貨幣,人數只會越來越多,而且幾乎你能想到的每一種大型線上社群、以及你沒想到的數千個社群系統,都發行過自己的虛擬貨幣。

隨著生活型態越來越數位化,實體經濟交易正在虛擬化:我們也越來越頻繁使用電子錢包、線上刷卡、支付系統……反之亦然,因為上網時間越來越長,數位形式的虛擬貨幣,也一步步入侵實體經濟,讓人不必花真實的金錢,也能進行實體消費。

虛擬貨幣雖然只是電腦上的數字,但算得出來的虛擬金流就超過150億美元(而這只是2012年虛擬經濟的一小部分),如果你能了解其中的運作機制,就能從中獲利。

《物的向度》
編者: 台灣女建築家學會
出版社:田園城市

在疫情爆發的2020年,台灣女建築家學會召集五十二位建築相關從業者,齊聚一堂開箱彼此的隨身包,分享工作日常中的重要物件,並試圖以貼近日常的提問,拼湊出她們的斜槓人生。

台灣女建築家學會成立於2018年,希冀能超越由建築師執照定義的職業侷限,重新定義「女建築家」,並廣納傑出的建築家、工程師,與從事教職、學術研究的學者,以及室內、景觀與都市的設計師,試圖補述女性在建築領域的歷史。

透過凝視這些物件,我們期許呈現當代建築專業的多樣性,更從不同的角度理解建築這個行業。

《上山吃麵!》
作者: 登山料理研究會
出版社:高寶

麵食料理,很適合在講求速度的登山行程中烹煮。就算身體再累也一樣好下嚥,一碗就能滿足是一大魅力。

本書收集了許多山友的私藏登山料理點子和食譜,例如只要運用快煮即食麵、冷凍麵和快煮義大利麵等食材,搭配一個深鍋或平底鍋,就能輕鬆完成的80道麵食料理。

從寒冷時讓大家喝口能暖和身體的溫暖湯麵,到炎熱時也能淸爽好入口的爽口麵都包含其中,提供大家隨手取用。對於日後想走入山林,或是想增加登山料理種類的讀者們,希望本書可以作為大家烹飪時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