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綜合報導】俄烏戰爭引爆能源危機,國際組織祭出十大減碳措施!國際能源署(IEA)提出的措施多關於減少燃油汽車的使用,包括「規定每週一日為城市無車日」、「降低大眾運輸工具的價格」、「全面降低高速公路速限」等。該組織董事比羅爾表示,減少石油使用並非只為了因應短期的國際局勢,更有助於改善長期以來的氣候變遷問題。
十大措施減石油
《衛報》報導,國際能源署為減少全球石油需求,提出十點計劃,致力減少汽車燃油的狀況。全球能源監管組織組織對此表示,這些措施有助於讓世界每日石油使用量於四個月內減少270萬桶,相當於俄羅斯每日出口量的一半。
該組織建議:一、高速公路速限全面降低,並指出「只要減少10公里的時速,每天就能節省約 29萬桶石油使用量」;二、每週至少居家上班三天,減少自駕通勤的狀況;第三、建立每週「城市無車日」,除了省能源外,還能減少城市內的噪音、改善空氣品質。
第四、降低大眾運輸工具的票價,並鼓勵步行與騎腳踏車;第五、在特定日規定只有單數或雙數車牌能上路;第六、獎勵「汽車共享」制度;第七、加強貨運卡車的載貨量能;第八、乘坐高速列車代替飛機;第九、以線上會議代替商業旅行;第十、加速電動車交通網路的建置。
迴避俄羅斯傷害
俄烏戰爭延宕多日,國際能源供應出現缺口,導致國際油價波動劇烈。《路透社》報導,18日國際油價飆升到每桶100美元之上,其中布蘭特原油收盤107.9元(BRENT)較前日漲幅為9%,創2020年以來最大單日漲幅;西德州原油(WTI)則來到104.7元,大漲逾8%。
消息人士稱,與此同時,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在2月份的石油產量也遠低於預計的目標。國際能源署表示,從 4 月份開始,石油市場每日將損失 300 萬桶的俄羅斯石油,能源短缺的情況恐再加劇。
國際能源署董事比羅爾說,由於俄烏戰爭恐怕使世界面臨長達數十年的能源衝擊,對經濟與社會造成巨大影響。他指出,減少石油使用不只是臨渴掘井的措施,「減少排碳不僅能提高各國的能源安全,更能應對氣候變化與減少空氣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