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時晴〉大企業調漲、小店家倒閉 漲價風波隱憂

蔡又晴 / 資深媒體人 2022/02/10 20:02 點閱 1583 次

「何不食肉糜」這句話之所以失當,是因皇室呈現出對基層狀況的不了解。從過年至今,漲價之聲不斷響起,從日用品的雞蛋、小吃、咖啡跟衛生紙,到後續接著要漲價的汽油、尿布跟清潔用品,如果這一連串的漲價,政府還以為這只是部分個別廠商,或是短期效應,那就真的是誤判形勢了。

沒有東西逃得過漲價

美國華爾街日報從去年十二月就一再推出報導:「沒有東西逃得過漲價。」,目前可見漲價的品項包括農產品、乳製品、麵包和果汁等。整體來說,2022年上半食品價格將再增5%。

日本是長期物價停滯的國家,但近來因為日圓走貶,導致燃料及進口商品變貴,也讓日本國內物價部分品項率先調漲。如果再考量烏克蘭危機,可能會影響到的國際油價,整體的國際經濟情勢都呈現物價上漲的趨勢。

雷聲大雨點小

台灣從過年前就已經不斷傳出漲價,政府的應對是宣布「水、電、瓦斯」全部凍漲,並且要維持民生用品價格平穩,這當中包括了糖、沙拉油、泡麵、米酒跟雞蛋,但從這幾天的搶蛋亂象,看來蛋類的供應還不穩定。

除此之外,對漲價廠商採取軟硬兩手,除了呼籲廠商共體時艱,「物價聯合稽查小組」也主動出擊,對漲價店家突擊稽查,包括連鎖火鍋店、速食店、特色料理餐廳等6家業者,不過至今為止,雷聲大雨點小,沒看到甚麼店家在政府壓力下把價格調降回去。

以加薪回應才是正道

如果漲價勢在必行,那以加薪回應才是正道。畢竟台灣的基本薪資對比先進國家,本來就較低。韓國日本的基本薪資遠遠超過台灣,如果一昧以低薪要求低價,一定會是惡性循環。導致產品無法精緻化、利潤也無法進一步提高。

從疫情的五月至今,依靠現金流的餐飲、服務業店面倒了一大片,這更證明台灣中小型店家亟需更豐沛的現金流,來對抗變局。如果政府沒有協調企業大規模調薪,放任台灣維持低薪,那低薪養低價的畸型經濟模式就永遠擺脫不了。

在疫情當中,台積電等高科技行業一枝獨秀,股票績效同步看漲,但另一方面,隨著漲價品項增加,更多民眾不但沒有加薪,還落入減薪的窘態。政府強硬維持市面上的低價,只是讓台灣距離先進國家越來越遠,就算暫時讓民眾省了荷包,但攤商的成本高漲,還是沒有人顧及,長此下去也不是辦法。

政府應趁勢改革

比起周邊的國家,台灣低薪所成就的競爭力固然可喜,但換來的出生率下降,跟民眾對工作的倦怠,長期下來對國家發展都是得不償失。
如果在乎下一代,政府應該優先考量跟統計畢業大學生的薪資水平,並且瞭解初就業者的生活狀況。這些人肯定是社會中最為辛苦的一輩。另外就是有養育孩子的家庭,以這兩類的族群消費力,來了解整體的社會消費。並且同步以薪資水準跟補助雙管齊下,對於年輕家庭的關注,下一代才有未來。

這是在物價齊飛的時代政府必須搶先佈署的部分,畢竟在悲觀的時代,政府沒有樂觀的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