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與經濟需取平衡 學者憂景氣緩升

簡嘉佑 2022/02/08 13:29 點閱 10801 次
中華經濟研究院長張傳章(右一)表示,製造業對整體景氣仍呈現樂觀,而非製造業廠商則對未來景氣轉為保守。(Photo by 簡嘉佑/台灣醒報)
中華經濟研究院長張傳章(右一)表示,製造業對整體景氣仍呈現樂觀,而非製造業廠商則對未來景氣轉為保守。(Photo by 簡嘉佑/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台北報導】疫情爆發傷信心!1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與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NMI)緩漲。中華經濟研究院長張傳章表示,製造業對整體景氣仍呈現樂觀,非製造業廠商則對未來景氣較為保守。中華經濟院副院長王健全強調,「疫情與經濟之間取得平衡」是未來經濟成長的重要關鍵。

採購經理人指數顯景氣

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與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NMI)係指每月對受訪企業的採購經理人進行調查,並依調查結果編製而成的指數。若高於50%,表示製造業或非製造業景氣正處於擴張期;若低於50%,表示處於緊縮期。

中華經濟研究院8日公布,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56.2,未季調之台灣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NMI)為53.9,兩者都呈現擴張趨勢。但張傳章表示,台灣1月PMI指數較上月跌3.1%,為2020年9月以來最慢擴張速度。而反映內需市場的NMI,1月則跌4.7%,為去年8月以來最慢擴張速度。

住宿餐飲業最慘

他說,住宿餐飲業處於本土疫情擾亂的第一線,受衝擊的情況最慘。製造業廠商雖然警覺供應鏈、原物料價格,疫情等的問題,但仍有部份產業對景氣抱持著樂觀態度,六大製造業中,包括為食品暨紡織產業、電子暨光學產業、交通工具產業、化學暨生技醫療產業與電力暨機械設備產業,只有基礎原物料產業回報未來展望為緊縮。

中華經濟學院研究員簡錦漢表示,因為去年全球疫情都有開始解封的狀況,經濟相應出現復甦狀況,而台灣在去年的經濟指數屢創新高,台灣PMI也是跟隨著全球大趨勢在走。但他指出,未來還有幾個不確定的因素需要多加注意。

通膨、供應鏈仍須關注

第一、美國將於三月進行升息,但升息比率究竟為多少,將對經濟產生什麼效果;第二、通膨是否會持續飆升,也要端看央行祭出什麼平抑物價的手段;第三、原物料價格持續上漲,但相較去年已經有緩漲狀況。簡錦漢指出,產業界對未來六個月的展望指數仍是上上下下,還有許多值得觀望的地方。

張傳章補充說,國際上普遍認為,供應鏈回復正常至少要等到2022年底,並提醒廠商可能需要稍微注意一下狀況。此外,非製造業的採購價格都處於高點,但政府也努力在做平抑物價的措施。他指出,物價上漲的主要因素還是進口物品,如果這些物品的國際價格無法下降,單靠政府也很難長期阻擋通膨。

疫情經濟取得平衡

非製造業多數產業已進入農曆年前旺季,但1 月台灣爆出本土新冠確診,非製造業之商業活動與新增訂單指數分別驟跌 10.4 與 4.7 個百分點。

中華經濟院副院長王健全則指出,靠著民間消費約占GDP40到50%左右,民間消費扮演經濟成長的重要角色。如果疫情管控不加進而影響消費的話,就可能影響整體經濟成長,但嚴格邊境管制仍對市場造成相當大的壓力,如NMI指數指出,住宿餐飲業、運輸倉儲業、零售業對未來六個月景氣表示悲觀。如何在「疫情與經濟之間取得平衡」是未來的重要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