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林志怡綜合報導】在抗病毒藥物與口服藥不足的情況下,紐約想先把醫療資源給重症風險較高的有色人種,卻被保守派人士批評是「對白人的歧視」。醫師與公衛專家批評,以歧視解釋此類醫療資源分配,容易誤導民眾,更強調已有多項數據表明,有色人種更容易出現重症,且在醫療資源取得上處於相對弱勢。
種族納入風險因素
美聯社指出,新冠肺炎疫苗與治療資源在一定程度上仍屬於稀缺資源,因此美國紐約推出政策,要求醫生在提供治療行為時,將病患種族(黑人、白人、黃種人、原住民等)列為需要考量的風險因素,讓非白人人種可以優先取得抗病毒藥物或口服藥。
明尼蘇達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系的高級研究員李德指出,因為目前仍沒有足夠的治療資源,「醫院必須選擇誰先獲得治療,且有確切證據指出,美國少數民族面對新冠肺炎時,更容易發生中重症的情況,因此在社會層面分配資源時,考慮種族和民族等問題是可以接受的!」
白人抱怨被歧視
華爾街日報日前刊登的一項評論抨擊此一作法,引起保守派美國人的共鳴,認為這是「不公平、不合理且可能非法的」,更加劇前美國總統川普時期煽動的種族對立,單單以種族作為新冠肺炎的風險指標並不足夠,應該要將階級因素等更廣泛的社會條件一併考量。
反對紐約此一政策評論更指控,「這是歧視白人的政策」,已有美國律師事務所開始要求同樣準備實施相關政策的密蘇里州、明尼蘇達州和猶他州等地區施壓,企圖使當局放棄這項政策,否則將對此起訴紐約州。
然而,有醫生批評,以「歧視」解釋這項政策是「具有誤導性的」,已有大量證據表明,新冠肺炎對特定群體的衝擊比對白人更嚴重,且有色人種罹患重症、住院、死亡的風險更高。此外,美國疾管中心的分析指出,黑人、亞裔和西班牙裔患者接受門診抗體治療的比例低於白人,顯見白人在醫療資源取的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