饑荒問題趨嚴重 多種努力增進產量

簡嘉佑 2022/01/23 16:01 點閱 3036 次
無人機搭配GPS定位將精準針對特定領域進行施肥、灑農業,減少集約農業對環境的傷害。(Photo by 昇典影像 www.dantw.com on Flickr under C.C. License)
無人機搭配GPS定位將精準針對特定領域進行施肥、灑農業,減少集約農業對環境的傷害。(Photo by 昇典影像 www.dantw.com on Flickr under C.C.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綜合報導】「飢餓人口不減反升!」因為氣候變遷、新冠肺炎與病蟲害等問題,去年嚴重飢餓人口增加約3百萬人。專家們盼能透過與自然共存的「可循環農業」、不受季節限制生產農作物的「科技化農場」、增加糧食產能的「基因改造技術」、改善糧價不平等的政策措施,以及因應耕地減少的高科技,未來可減緩饑荒的問題。

飢餓人口不減反增

人類與飢餓的戰爭於1960年「綠色革命」時有了重大的突破,包括發明高產量的穀物品種、灌溉技術進步等,使得數十年來飢餓人口不斷下降。

但飢荒減緩的速度卻因為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喪失與嚴重的病蟲害等問題,出現了逆轉。《半島電視台》報導,去年約有4500萬人深陷嚴重的飢荒,較2020年增加約300萬人;營養不良的人數較2014年則增加了6千萬人。

建立「食物烏托邦」

目前科學家、農民與企業正攜手想辦法面對糧食危機,試圖打造糧食價格合理、可永續經營且產量豐富的「食物烏托邦」。《BBC》報導整理世界各地對抗糧食危機的措施,並彙整出五個方向。

一、新一代農民試圖以「再生農業」的方式經營,如針對根系、植物高度等進行精心挑選作物,確認作物與森林環境自然共存,進而創造了人工生態系統,改善土壤健康。

二、「當季蔬果的看法已經過時」,而且只吃當季蔬果意味著受限與營養不足。美國出現「垂直農場」,共有10層不同的作物,由機器人與人工照明進行照料,可以不受季節限制進行生產。

三、仍有爭議的基因改造技術也將是解方之一,但過去該技術都用於如何「讓食物更好吃」,但如果能以「糧食產量」為目標的進行基改,將能減緩飢荒的狀況。

四、世界饑荒的核心問題之一為「糧食不平等」,須提供貧窮人口能負擔得起的食物,如美國洛杉磯實施地區性的「累進糧價」,代表富裕地區的居民需要負擔比較高的糧食價格,同時貧窮地區可以取得更平價、健康的食物。

五、氣候變遷導致耕地減少,可使用無人機、GPS等技術精準針對特定區域施肥、噴灑農業,減少對環境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