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熱發電完美能源? 業界、學者打擂台

林志怡 2021/12/08 17:15 點閱 16036 次
業界聲稱地熱發電幾乎沒有環境危害,但學者指出,台灣地質條件並不完全適合地熱發電。(網路截圖)
業界聲稱地熱發電幾乎沒有環境危害,但學者指出,台灣地質條件並不完全適合地熱發電。(網路截圖)

【台灣醒報記者林志怡台北報導】地熱發電是完全乾淨的能源、可以取代核電嗎?業界大推開發地熱能源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學者卻擔憂產生另類空氣污染。台灣地熱資源發展協會秘書長王守誠與中國鑛冶工程學會副理事長曾保忠都認為,地熱發電可作為基載電力使用,但談及相關環境污染時,曾保忠警告,以台灣的地質條件,地熱井開挖恐導致地層硫化物外洩,衍伸嚴重空汙問題。

談及地熱發電的好處,王守誠說,地熱發電是穩定能源,比核電更穩定、又不會排放污染物或殘留廢棄物,且二氧化碳排放極低的、佔地又非常小,而在有足夠產業鍊的情況下,建置成本也遠低於需要採購大量太陽能板的太陽能發電或是離岸建設的風力發電設備。

台灣地熱開發現況

宜蘭縣縣長林姿妙 11 月 25 日也樂觀的說,清水地熱發電廠在完成第一期 4.2 MW(百萬瓦)裝置容量後,正式啟動商轉,成為全台第一座民營商轉的地熱電廠,滿發情況下,可提供縣內約1萬戶小家庭用電所需,往後廠商將繼續投入第二期新井鑽鑿,擴充地熱產能,預計裝置容量推升至 9.5 MW(百萬瓦),並建立地熱循環經濟模式。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日前在荒野保護協會「地熱論壇」透過預錄影片指出,除已開始商轉的清水電熱場外,目前新北硫磺子坪已設有地熱示範區;台電、中油的地熱案正在宜蘭仁澤、土場建置中;民間開發則有大屯山區、台東金崙、紅葉、花蓮瑞穗等多處,共計 9 處 23 案,總裝置容量約 50MW(百萬瓦),經濟部能源局也已預告「地熱能發電示範獎勵辦法」,鼓勵業者投入地熱探勘。

對於台灣潛在的地熱蘊含量,地熱發電開發業者倍速羅得公司透過文字回應指出,根據過往的研究資料顯示,台灣在整體地熱能源約有 33 GW(百萬瓩)的蘊藏量,而在淺層的地熱能源,則大約有 1 GW(百萬瓩)的蘊藏量,並且地熱能源具有基載電力的性質,與其他再生能源相比,能達到98%的運轉效能。

低污染、低土地破壞

王守誠進一步說,若參考土耳其與肯亞等國的案例,台灣最快花費三到四年就可以建立自己的地熱發電產業鍊,或是吸引國外的產業鍊進來,26 MW 的地熱電廠從鑽井一路到發電,大約只要一年五個月就能完成,而中油過去的廢棄石油井也可以直接改建、拿來作為地熱發電之用,加拿大與美國已有先例。

應仿效日本模式

但曾保忠對「不會排放污染物」的說法則不以為然,他指出,地熱發電在台灣仍存在嚴重的先天困難。他解釋,由於地熱能源與火山相關,在開挖時若碰上類似大屯火山群一類含有豐富硫化物的地層,將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且硫化物溶於地熱發電時的高溫水後,更將腐蝕管線,導致使用年限縮短,這也是台灣過去始終無法讓地熱發電商轉的主因。

曾保忠更以日本為例指出,台灣與日本在地質條件、地形分布上都相當接近,且同樣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但日本的地熱發電占比至今仍遠低於其他能源,且仍以核能為主力的原因就是因為「先天條件不適合」,技術條件落後於日本的台灣更不應在污染與其他管線積垢、腐蝕問題得到解決前,貿然使用地熱發電。

並非無法解決

但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工研院綠能所高層指出,前述問題而言並非完全無法解決。他解釋,地熱蘊含層的的水可分為酸性與鹼性兩種,大屯火山群一類屬於酸性,雖在開挖過程中氣體溢出與腐蝕問題的確存在,但在外國會透過把鹼性物質打入地下、中和處理,「只是台灣法規不允許。」至於清水地熱電廠所處的鹼性的蘊含層,可能會產生積垢問題,可以透過封閉系統來避免。

僅一案進行環評

環保署進一步補充,目前的 9 處 23 案的地熱電廠開發大多屬於小規模的特殊計劃,包括本次民營商轉的清水地熱電廠在內,都「不需要經過環評」,目前僅有一案尚未商轉的地熱開發案通過正式環評,且以清水地熱曾經的環評經驗來說,較為關注鑽井對地質方面的影響,「沒有聽說過地熱開發造成的空污問題」,但因當時地熱是較新的能源,所以還不清楚相應的環境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