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的才能》

醒報編輯 2021/11/23 20:43 點閱 3574 次

在資訊氾濫的網路時代,許多人單純透過網上資訊,根據別人的價值觀,選擇自己不喜歡的工作、揹著沉重的貸款買嶄新的房子;在資金不多時急著投資、期待短期回報,卻忘了先投資自己。

對金錢的狹隘視野,只會導致理財上的惡性循環。作者曾在短短一年之內,將70萬日圓(約新台幣20萬)的積蓄,轉化為3億日圓(約新台幣8000萬)的資產。

他將在書中用親身經歷,分享幫助他賺進千萬財富的5種關鍵能力:1.存錢的能力2.解讀訊息、掌握財富的能力3.有效增加資產的能力4.聰明用錢的能力5.賺大錢的能力。

下雨天時,到便利商店的客人會減少,業績也會下降。因此有些便利商店的店長一看到明天的氣象預報是雨天時,就會少進一些便當或小菜等容易過期的食物;另一方面,則會追加雨傘和熱飲的數量。另外,如果在中午十二點到餐廳的話,肯定會碰到洶湧的人潮。因此有些上班族和OL會避開混亂的正午,在十一點四十五分或下午一點過後才去用餐。

找出規律性

像這樣,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去挖掘出事物的規律性,然後採取對自己來說最合適的行動。這個道理放在金融商品上也是一樣的,只要找出背後的規律性,然後借力使力或出其不意,就能使自己獲利。

舉例來說,黃金期貨過去存在一種現象,「很多人都會賣在一早,造成金價下滑,到了傍晚時價格才會恢復」。於是有人就在金價較低的上午買進,然後在傍晚時結算,因為這樣的操作能賺到一點錢,於是大家無不趨之若鶩。結果不久後,竟出現了中午之前金價較高,傍晚時反而便宜的反轉現象。

像這樣,只要一個規律被發現後,因為大家就會開始跟風,結果使得這個規律遭到破壞(之後出現進行反向操作的人,他們把黃金賣在中午之前,然後等傍晚時再做結算)。

避開暴跌風險

在做投資時,應該避開那些話題正熱的熱門股票、人氣商品,以及突然受到關注的東西。原因很簡單,因為容易存在暴跌的風險。

美國前總統甘迺迪的父親,曾在經濟恐慌前賣掉自己所有的股票,因而成為大富豪;是因為有一天甘迺迪的父親去給人擦鞋子時,發現連擦鞋的少年都在談論股票的話題,他感到,「連這麼年輕的孩子都不專心於自己的工作,而是熱衷於股票,這樣實在太不正常了」,就把自己的所有持股都賣掉了。

至於為什麼羅伯特.清崎知道要在次貸危機發生前,賣掉手上的不動產呢?那是因為羅伯特從餐廳的女服務員那兒聽到,她正高興地談到自己通過了不動產經紀人的證照考試。他心想,「連餐廳裡的員工都想進入不動產市場,看來恐怕有大事要發生了」。

脫鉤理論

當你感到周圍的人都熱中於某件事時,哪怕覺得有點為時尚早,我建議還是提早獲利了結,觀望一下狀況會比較好。就算要留在場上,也至少要減少自己持有的部位。

雖然有不少人認為自己已經做到分散投資,但事實上他所投資的仍都是「證券」這種與市場連動的金融商品。因此,我們才會時常見到一些實際上完全沒做到分散的案例。

經濟學上的「脫鉤理論」認為,世界經濟並沒有完全連動在一起,若有某個國家經濟不景氣,則會有另一個景氣正熱的國家。換句話說,就是市場上始終存在著可以投資的對象。

全球化引連鎖反應

另一方面,「掛鉤理論」則認為,隨著世界上金融技術的不斷進化和拓展,只要有某個大國陷入了經濟危機,那麼其他國家自然也會受到波及。這個理論強調,世界經濟是連動的。

現實層面上能夠撼動世界經濟的國家,其實並不多。不論是英國的英鎊、俄羅斯的盧布或韓國的韓元發生暴跌,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好像也沒有帶來太大的影響。但二○○八年發生於美國的金融風暴,卻因證券化技術,導致了一連串骨牌倒塌的連鎖反應。

今後伴隨金融技術的日新月異,新的金融商品也會隨之問世、販售。金錢越過國境流通的情形,只會越來越頻繁。想到今後將會是一個全球化的社會,單純去分散投資雖然很簡單,但要做「有意義」的分散投資,還是相當困難。

長期持有不是目的

因為景氣是循環的,所以當需要用錢、得賣掉手上的基金或股票時,唯有景氣剛好也處於上揚的狀態,才有可能獲利。

但如果遇到的是像○七、○八年的這樣大崩盤的狀況呢?我們不可能有能力預測二、三十年後的景氣和市場走向,要說這不是賭博的話,還能說是什麼呢?我們應該要有這樣的認知,「長期持有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如果我們評估後判斷「今後的經濟預期仍會成長,還有上升的空間」,或者「和某個東西原本的價值相比,它當下的價格實在太便宜了」,那麼可以預期,隨著時間的推移,價格和價值之間的落差,一定會被補上。

巴菲特的安全網

換句話說,就是要「耐心等到這段落差填補上的那一天吧」,這是長期投資的基本思考模式。因此,就算不是要做長期投資,短期內只要持有標的的價格已經起來了,就應該先賣掉,確定到手的獲利,絕非「只要長期投資,買了放著就安心」喔!

許多支持長期投資的人,都會舉著名的華倫.巴菲特,來做為長期投資能賺到錢的典範。巴菲特所做的事情,可不只是單純的長期投資而已,他還布下了兩、三張安全網,所以很難讓自己蒙受損失。

過十年就能回收資金

舉例來說,在金融危機正在蔓延的二○○八年九月,由巴菲特領軍的波克夏.海瑟威公司(以下簡稱波克夏),以五十億美元的金額,買下了由高盛集團所發行,每年領配息達百分之十的永久特別股。到了該年十月,又以三十億美元(相當於當時的三千億日圓)的金額,買下了由GE(奇異)公司所發行,同樣可以每年領配息達百分之十的永久特別股。

之後,兩家公司的股價仍然持續下跌,過了半年,波克夏從這兩間公司所蒙受的帳面損失,已超過了三千億日圓。

但只要這兩間公司沒有倒閉,波克夏就能從他們那裡持續獲得每年高達八億美元的(相當於當時的八百億日圓)股息。只要過了十年,就能回收當初所投入的資金,之後還能一直領配息。

立刻獲利了結

能夠把握住這種好機會,除了巴菲特本人的功力,還有他所能動用的資金額度。雖然筆者也覺得可以從巴菲特身上學到很多東西,但只是模仿他的投資風格,不一定就能有所收穫。原因正如我前面所提到的,巴菲特和「單純的長期投資家」,根本就處在不同的量級上。

我並不是要否定長期投資,也不是要否定巴菲特式的投資法。今後,世界上依然會有預期繼續成長的市場,針對這樣的標的進行長期投資,我認為一定是能獲利的。然而另一方面,處在這個經濟是否持續成長仍不明朗的當代,我希望大家都要記住,「長期投資的本質」已經發生改變。

當代長期投資的本質,我認為是「在自己所認同的價值與市場感受到的價值之間,因認知差異所導致的價格落差獲得修正為止之前,就是不斷地等待。可是一旦發現價格出現修正之後,就要立刻獲利了結」。因為如果不眼明手快的話,又會有遭遇暴跌的風險。
(興韻/輯)

《金錢的才能》
作者:午堂登紀雄
出版社:方舟文化

其他書訊:

《瘟疫是讓人學習彼此相愛》
作者: 張文亮
出版社:校園書房

來到二十一世紀,世人覺得最不需要的就是聖經的建議,國際政治、自由經濟、科學主義等,爭相成為世界鎂光燈的焦點。然而,突如其來的小小病毒,徹底擊潰世界無所不能的自誇。瘟疫向我們丟出考題,要世人重新填寫作答。

本書作者張文亮教授帶我們重回聖經,從上帝在利未記的誡命之中,關於人類如何與環境相處的教導,重新觀察問題、分析和學習。上帝的真理,即不古老也不過時,它使我們能因應瞬息萬變的世界和挑戰,彼此相愛就是擊潰仇敵的最大武器。

《生活科學大百科》
作者: 涌井良幸, 涌井貞美
出版社:楓葉社文化

我們如今所處的21世紀,正逢「科學好有趣」的時代。即便不是理科宅或理組出身的人,想必至少也看過一部科幻題材,或是加入一點科學要素提味的電影吧?即便是以日常生活為題材的影劇動畫品,當中習以為常的各種現象,其實也都偷偷藏著讓你意想不到的有趣機制。

本書正是日本知名作家組合、專攻數學與統計學的涌井良幸,以及擅長科普題材撰寫的貞美,由兄弟二人合力寫作,廣泛蒐羅73個跨領域的科學知識,精心挑選近百來來對人類生活影響深遠、最具代表性的新興科技,當然更少不了人類終於解謎的自然界不思議現象。

《那些廚房教我的事》
作者: 謝宜榮
出版社:商周出版

早年當「廚師」這件事,一直是條非不得已才走上的路,國內外皆然。去當學徒的人,多數是沒有升學、家境問題,當年廚師的社經地位不比白領,又每天都被關在熱烘烘的廚房裡,與油膩為伍,得耐得了熱、吃得了苦,能夠有朝一日,穿上白帥帥制服、戴上高帽成為「主廚」的人,實在少之又少。

本書描述謝宜榮從阿弟仔、廚師到主廚的故事。一個國中畢業生也能躋身國際飯店行政主廚。再從主廚成為老闆,另一種身分的轉換,身為廚師創業的困境分享與經驗談。以五、六年級生的共同記憶,用不同的視角與業別,見證台灣的餐飲業起飛、滿地開花。再平凡不過的做工爸爸、主婦媽媽,親子互動間,卻蘊含著對工作、人生態度的深意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