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罹患帶狀皰疹的人數因為新冠疫情而有增加趨勢。帶狀皰疹俗稱「皮蛇」,是一種病毒性疾病,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 (VZV) 重新活化後產生。皮蛇 (shingles) 一字來自拉丁語『cingulum』,意思是『腰帶 (girdle)』;而『帶狀 (zoster)』一字則來自古希臘語,指戰士用來固定盔甲的帶狀綁帶。
潛伏的水痘病毒復發
原發性 VZV 感染,即俗稱之水痘,通常發生在兒童時期。水痘經由空氣傳播及直接接觸水泡傳染,是一種高度傳染性疾病。病原體無處不在,主要影響兒童,以 0 至 14 歲年齡的發病率最高。
VZV 的特徵之一,是能夠在原發感染期間,感染皮膚神經末梢,並且潛伏在神經感覺的神經節。當 VZV 擴散到皮膚和粘膜時,在滲透部位的複製階段之後是病毒血症期;隨後的複製會導致上皮神經感覺神經節的典型皮疹和感染。
病毒從這裡進入感覺神經節,在那裡持續潛伏。神經節是病毒複製的場所,繼而對神經纖維造成神經性損傷。潛伏的 VZV 病毒在初次感染後數年甚至數十年會重新活化,引發帶狀皰疹。
無法預測發病時機
皮蛇的臨床特徵是水皰性皮疹和神經性疼痛,伴有神經根分佈,通常與敏感性喪失有關。皮蛇症狀的三聯徵包括主觀症狀、典型的單側皮疹和區域性疼痛性淋巴結腫大。皮膚區域的皮節分佈與源自背根神經節的神經纖維相對應。最常見的發作部位是胸段 (50-60%);其次是三叉神經 (顱骨;10-20% 眼部)、頸椎、腰椎和骶骨節段。
全球每年至少有超過 170 萬皮蛇病例發生。以美國為例,有超過 90% 的成年人口都帶有 VZV 病毒,並且無法預測感染會在那一些人身上重新活化。流行病學發生皮蛇的終生風險約為 30%。美國每年至少有50 萬新的帶狀皰疹病例,發病率和嚴重程度隨年齡增加。在 60 歲以上,每年發生的 100 萬新病例中約有 40-50%。年滿 85 歲後,感染率會高達 50%。
慢性病患者風險大
英國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福布斯等人的調查,顯示增加帶狀皰疹風險的因素,包括類風濕性關節炎、炎症性腸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慢性腎病和抑鬱症會。另外,第一型糖尿病也與帶狀皰疹有一定關聯。具有嚴重免疫抑制的患者發生帶狀皰疹的風險最大,像是患有淋巴瘤和骨髓瘤的患者。
皮蛇與 VZV 特異性 T 淋巴細胞的減少密切相關。自然 VZV 感染會誘導針對該疾病臨床形式的長期抗體免疫和細胞免疫 (CMI)。 然而,天然免疫並不能阻止病毒潛伏,也不能阻止後續再活化。
儘早治療效果佳
皮蛇的治療方法,有症狀治療、細菌重複感染抗生素治療、抗病毒治療和神經阻斷。在症狀出現後 72 小時內應儘早開始進行抗病毒治療,可以提高治療效果。多年來,水痘疫苗已經能夠在免疫功能正常的老年患者身上,顯著提高細胞中介免疫反應。
另外,要特別注意的一件事,是當急性皮蛇過後,少部分患者會出現併發症,其中最可怕的併發症是『帶狀皰疹後神經痛 (PHN)』。PHN 是一種痛苦的慢性病,對多種治療有抵抗力,會影響 10-20% (或高達1/3) 患者。研究顯示使用抗病毒藥物並不能預防 PHN,治療過程艱辛而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