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中國限電、缺糧危機 恐造成蝴蝶效應

醒報編輯部 2021/11/04 16:38 點閱 1270 次

神隱2年不出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受困當前限電及缺糧兩大挑戰,嚴重衝擊中國經濟發展及政權穩定,導致全球產業鏈失衡,通貨膨脹,台商成本增加2成,政府應嚴防蝴蝶效應影響台灣。

中國限電非偶發

中國限電危機不是偶發,長期扭曲市場機制,是根本原因。長期控制電價2020年住宅每度2.3231元,亞洲第二低,工業用電每度2.721元,亞洲第三低。目的不外乎降低生產成本及通貨膨脹率,增加出口競爭力。電費便宜,人民用電不手軟,今(2021)年1至8月,中國全境發電裝機容量22.8億千瓦,同比増加9.5%。

今年中國全境供電47914億千瓦,用電量卻増加13.8%,達到54,704億千瓦,用電不知節制,供需失衡,種下缺電遠因。又遇到全球能源暴漲,規劃能耗雙控,碳中和、碳達峰失當,錯綜複雜因素,全部一併爆發,終致一發不可收拾。

中國電力來源以火力發電為主,佔總體發電量七成,自產煤炭34.8億噸,進口2.6億噸,有分析認為缺電是因為中澳貿易戰,限制澳煤進口所致,但實際影響只有500萬噸,微不足道,真正原因還是用電浪費,調控失當,加上全球疫情舒緩,經濟復甦,需求增加,產能稼動,快速拉高用電需求,出乎北京政府預料。

能源飆升糧價大漲

國際能源價格炒作嚴重,截至7月中旬,煤每噸約139美元,比去年同期大漲7成。天然氣9月國際價格比去年同期狂飆4至5倍,石油每桶價格約100美元,漲勢凌厲,加重發電成本,各電廠虧損累累。

解決之道中國嚴限煤炭坑口價為69美元,浮動價不得超過82.9美元,導致煤價重跌,是否能夠解決缺煤問題,有待觀察。但是限電效應已衝擊中國9月經濟成長率只有4.9%,遠低於6月的7.9%,並影響全球消費產品生產,以及零組件供應鏈,使全球通貨膨脹雪上加霜,台商生產成本估計約増加2成,影響不小。

糧食危機更令北京政權如坐針氈,聯合國農糧組織10月公布,9月全球糧價指數升抵130點,創10年新高,5大糧食價格,包括肉類、乳製品、糖、穀類、植物油,比去年同期大漲4成。創2011年9月以來新高。原因正是全球最大糧食進口國的中國,大規模搶糧所致。

中國長期缺糧

中國海關總署統計顯示,5月進口榖物及榖物粉607萬噸,同比暴増143.9%。累計1至5月累計進口穀物及榖物粉2711萬噸,同比增加190.5%。同期玉米進口增加322.8%,小麥增加88.9%,大麥増加139.1%,高梁增加237%。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報告指出,2025年糧食缺口1.3億噸,其中榖物缺口約2500萬噸。

14億張嘴巴每天要吃,國內糧食產量不足,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坦承:「中國糧食不夠吃的,要進口,如果人家卡你,不賣糧,那就麻煩了,大家要餓肚子。」

缺糧是基調,中國商務部本(11)月1日半夜,突發通告,特別提到「鼓勵家庭根據需要,儲存一定數量的必需品,滿足日常生活和突發情況的需要」。原因費猜疑。不僅如此,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糧食節約行動方案」,繼續推動光盤行動,有效利用米糠、麩皮⋯⋯。如果連米糠、麩皮廢料都要有效利用,缺糧就不是小問題了。

應嚴防蝴蝶效應

限電、缺糧都足以動搖國本,即使現在國際輿論不利中國,外交處境四面楚歌,習近平還是選擇神隱,暫不出國,先解決內政問題再說。一海之隔的台灣,外貿高度依存對岸,此際不宜低估蝴蝶效應之影響,政府應積極協助企業,降低產業鏈產品價格上揚,以及供應不穩定的衝擊。

至於糧食及能源價格異常波動,所造成通貨膨脹問題,其實已影響台灣物價,政府需穩定糧源、糧價,防止能源價格飈升,影響台灣經濟穩定,以及人民生活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