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台北報導】在24日規模6.5地震平息後,許多人的手機才傳出地震警告!對此,台大地質系特聘教授吳逸民說,未來預警方向為結合另一個有效偵測深層地震的系統,能更快速地發出地震預警。中央研究院研究員汪中和則表示,隨著電信、網路等升級,預警也將隨之更加迅速。
地震預警有極限
台灣於24日下午1時11分發生芮氏規模6.5,深度66.8公里,震央位於宜蘭縣政府南方南澳鄉22.7公里的地震。台灣雖然有地震預警系統,但許多人卻發生在地震結束後,才收到簡訊的狀況。
吳逸民表示,現今的地震預警系統可以分為「區域型預警系統」和「現地型預警系統」。中央氣象局的地震預警系統採用區域型預警,會在偵測到震波後快速算出資料,計算出各地區的震級,並發出警告。
汪中和受訪時表示,因為偵測站從感應地震到運算出數據需要約10秒鐘的時間,而當地區距離震央太近,就會發生感到晃動才收到警告的「盲區」狀況。吳逸民也說,這次地震震央較深,地震偵測站點感應到震波所需時間更長,所以民眾也已經感受到震動。
世界級的預警系統
現地型預警則可偵測到速度較快且上下震動的P波,面對距離較近而震央較深的地震時,比區域型來得反應快速。陳逸民表示,如果要使用現地型預警就需要專門的偵測器,但並非每個單位都有辦法負擔,推測台灣僅有700、800個現地型偵測儀。他透露,台灣未來可以結合兩種預警模式,將能夠更完善預警系統。
當被問到目前地震預警系統有什麼可以改善?汪中和表示,地震觀測站的數目高達幾千個,國小也都有安裝接受站,電腦運算也很快速,台灣的地震預警系就算放眼世界也算是首屈一指。但在電信設備、網路速度等還是多少會影響預警傳送的速度,等到相關技術進步,預警也會愈來愈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