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旭岑談音樂》如果你只能帶一張蕭邦唱片

蕭旭岑 2021/10/26 08:50 點閱 1235 次

第十八屆波蘭蕭邦國際鋼琴大賽結果上週揭曉,加拿大華裔鋼琴家劉曉禹(Bruce Liu)拿下首獎。這是古典音樂界五年一次的盛事,原本應該是去年舉行,因新冠肺炎疫情延至今年舉辦。全世界愛樂人恭逢盛會,可以泡在蕭邦美好音符裡整整幾個月,未嘗不是一種珍稀的幸福。

催生許多鋼琴大師

蕭邦鋼琴大賽於1927年成立,1942年因二戰德軍攻佔波蘭停辦一次,一直到1949年才恢復賽程。雖是唯一只限定單位作曲家(蕭邦)曲目的競賽,但近百年來從中誕生許多鋼琴大師,反而成為古典音樂界最有話題性與最受期待的「大事件」。今年就有超過500名鋼琴家報名參賽,台灣也有三名鋼琴家張凱閔、蘇思羽及謝維庭進入第二輪比賽。

拜科技發達之賜,現在可以端坐電視或電腦前,以4K超高畫質與音質欣賞比賽實況。同時,透過短時間內聽了許多鋼琴家演奏蕭邦相同曲目,也能夠深入領略「版本比較」的樂趣,甚至解答了「如何辨識不同鋼琴家演奏?演奏好壞要如何分辨?」的大哉問。

例如第三輪賽事,規定一定要演奏蕭邦的鋼琴奏鳴曲或二十四首前奏曲,因此可以聆聽擠進最後競爭名單的參賽菁英,如何掌握詮釋這些「大曲」。對古典音樂愛樂者來說,不管是入門初階,或是識途老馬,都是相當豐碩的心靈饗宴。

靈魂的飽足感

妻子原先對蕭邦前奏曲不熟,但她聽了幾次,已可分辨出日本鋼琴家小林愛實(後來第四名)與另一位俄羅斯青年鋼琴家的不同:後者手指快速強勁,但是低音轟隆隆地帶過,如坦克壓境;小林的演奏則細膩、有層次,最後幾首(第22到第24)情緒跌宕,這樣的比較高下立顯,也給聆聽者帶來靈魂特殊的飽足感。

蕭邦難,難在彈出「精妙,自然,合宜,高貴」的聲音,優雅而不濫情,靈動而不笨重,增一分則太肥,減一分則太瘦。這乍聽似乎沒什麼,但「看似尋常最奇絕」,要能彈出自然暢達、又精妙難言的蕭邦,萬人難得其一,實屬鳳毛麟角。

蕭邦鋼琴大賽歷屆冠軍,大多能在巔峰時期接近上述境界。當然也有特立獨行之士,就是我在本專欄提過幾次的天才鋼琴家波哥雷利奇(Ivo Pogorelich),他在1980年第十屆大賽中,因為過於鮮明的個人風格,多數評審不讓其進入決選,評審之一、第七屆冠軍鋼琴大師阿格麗希憤而退席,已成古典樂界的傳奇故事。

拜倫的蕭邦精煉玄妙

今年的參賽者水準不錯,冠軍劉曉禹、並列亞軍的Alexander Gadjiev(義大利)、反田恭平(日本)都能彈出典雅又細緻的蕭邦。另外我也非常喜歡第三名,西班牙的Martin Garcia Garcia,他的音樂性與微妙情緒變化,格外引人注目。

既然再次談到蕭邦,那麼來一個老話題:倘若流落荒島,你只能帶一張蕭邦唱片,那我的答案是什麼?義大利鋼琴大師米開蘭傑里唯一灌錄的蕭邦唱片(DG),與第十屆蕭邦大賽冠軍鄧泰山早年的選集(JVC),都是非常適當的選擇,但思前顧後,答案只剩下一個:美國鋼琴大師拜倫‧堅尼斯(Byron Janis)

這是大師因關節炎退出舞台近三十年後,七十高齡重新復出之作,他對蕭邦的詮釋,精煉玄妙,意藴深遠,已經到「無入而不自得」的境界,讓所有蕭邦桂冠得主都瞠乎其後。如果你只能帶一張蕭邦唱片,這是唯一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