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的歲月〉喜歡下棋的童年

朱全斌 2021/10/18 10:26 點閱 1209 次

最近有一齣Netflix的影集《后翼棄兵》很紅,內容是關於1950年代一個天才西洋棋女棋手的故事,許多年輕朋友因為此劇也引發了實體下西洋棋的興趣。

小學就會下西洋棋

早在上小學時我就會下西洋棋了,在那個前電腦時代,不要說線上遊戲或任天堂的PS2了,就連小蜜蜂這種大型電玩也都還沒有出現,那時除了在地上打彈珠、玩尪仔標,比較靜態的娛樂活動就是下棋。

下棋跟打電玩最大的差別就是有伴,而小時候一點也不缺玩伴。在那個鼓勵增產報國的年代,不同於現在的獨生子女佔多數,每個人都有兄弟姊妹,像我們家就有五個,要找人一起下棋並不困難。此外同學之間也經常會到彼此家中走動,常常就成為了棋友。

軍棋、圍棋、五子棋

棋子的種類有許多種,除了大家熟知的象棋、跳棋跟西洋棋之外,還有現在已經少見的軍棋,那是一個根據陸軍部隊編制級別設計的棋,每一方有25枚棋子,除了從司令到工兵等不同階級的大小棋子,還有地雷、炸彈等,碰到就要同歸於盡。

類似的還有海軍旗,不過棋子則以軍艦而非軍階來區分大小,從航空母艦、戰鬥艦到潛水艇、魚雷…等,在冷戰時代這些跟打仗相關的棋特別流行。

圍棋在小時候也特別盛行,中華商場裡有棋館,電視上有圍棋節目,而國手吳清源、林海峰更是大家崇拜的人物。不過下圍棋有門檻,不是這麼容易深入,所以家中雖然有圍棋,我們更常用那些棋子來下五子棋。

五子棋很簡單,下棋雙方輪流落子在棋盤直線與橫線的交叉點上,誰先形成5子連線就獲勝,通常很快就可以分勝負。因為棋子在落子後不能移動或拿掉,所以只要有畫好格子的紙跟筆就能進行,這也是造成它風行一時的原因。

有實體的互動

只需要紙筆就可以玩的還有井字棋,在九宮格中輪流畫圈圈跟叉叉,誰先連成一線就是贏家。在學校上課無聊時,我經常會跟隔壁同學不動聲色地下著井字棋或五子棋。

西瓜棋也很簡單,在一張紙上畫上狀如西瓜的棋盤,玩家各有六名棋子,用銅板或捏個小紙球就可代表,分別放在兩邊半圓的交叉點上,每人一次只能沿線走一步,只要包圍到對方的棋子就可以吃掉它,誰先把對方的棋吃完誰就獲勝,也是不用花錢隨時都可以玩的遊戲。

下棋需要思考,可以訓練頭腦,不像電玩比較講究速度跟即時反應,玩的時候跟棋友還有實體的互動,不會覺得孤單,實在應該復興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