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一位美國非裔青年被槍殺,次年開槍的自衛巡邏員被判無罪,引起社群網路上發起了「#BlackLivesMatter」(BLM,意為「黑人的命也是命」)的話題。後來接著幾起非裔美國人的死亡更引發的許多的街頭遊行,使得「黑人的命也是命」獲得了美國全國性的關注,成為一個社會運動。
喚醒平等意識
2017年爆發了著名的好萊塢電影製作人哈維·韋恩斯坦的性騷擾案,韋恩斯坦1979年創立米拉麥斯影業,曾經出品包括黑色追緝令、英倫情人等奧斯卡得獎影片,過去他在好萊塢聲勢如日中天、呼風喚雨,但關於他不當性行為的傳聞也一直在好萊塢流傳,直到2017年遭到揭發。多位女星控訴他性侵或性騷,這也掀起了一個「#Me Too」的反性騷擾的社會運動。
「#BlackLivesMatter」和「#Me Too」都是一個稱為「喚醒運動」(Woke或Wokeism) 的一環,Woke最初是指對種族偏見和歧視的認識,它隨後開始包含對其他社會不平等問題的認識,例如關於性別和性取向的問題。後來它也被用作左翼政治運動和觀點的總稱,強調有色人種、LGBT(男女同性戀、雙性人、轉性人)人群和女性的各種身份的社會和政治平等。
美式文化侵略?
雖然「喚醒運動」是美國國內的運動,但這種不平等或壓迫應該是全世界的共通現象,「#BlackLivesMatter」或許無法引起其他國家的共鳴,但「#Me Too」卻能夠蔚為一個世界性的運動,該主題標籤至少在85個國家/地區流行,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和非洲一些國家,也被翻譯成各種語言的形式。
當然對一些國家而言,政府認為「喚醒運動」又是另一種形式的美國文化侵略,每個國家有不同的文化價值和社會傳統,為什麼我們要呼應美國這些怪裡怪氣的東西?例如「#QAnon」,根據5月份發布的一項民意調查,還有15%的美國人同意「#QAnon」的指控,認為「美國的政府、媒體和金融界被一群撒旦崇拜者所控制」。
民間運動風生水起
這個世界充滿了錯誤的信念,沒有一個人類國家或社區是建立在完全真實的想法之上。所以「喚醒運動」也是似真似幻,我們希望它是好的,對人類的進步有益的,但事情沒有絕對的。對某些人或某些事做到形式的公平,可能就是另一方面的不公平,你可能變成一位一開始你所反對的人。
但「喚醒運動」絕對會繼續存在,世間需要被「喚醒」的事情實在太多,再加上網路時代的信息傳遞快速,更對社會運動的星火燎原增添助力。
從拜登到「敗登」,從塔利班到「塔綠班」,這應該會給所有執政者一個警惕,這不是一個可以為所欲為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