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林打獵夏季歷史16〉如何從帝國廢墟中站起來?

魏國彥 2021/09/09 10:26 點閱 4017 次

美軍從阿富汗撤軍,塔利班(神學士)正式接管阿富汗,坐實了阿富汗是「帝國墳場」的這一命題,從十九世紀至今,英國、蘇俄與美國三個西方強權在此鎩羽,從反帝國主義的立場來看,塔利班重掌阿富汗,建立本土政權其實是亞洲民族一場遲來的勝利,做為亞洲一份子,我們更關懷的是,塔利班政權能為阿富汗人帶來穩定與福祉嗎?

從帝國廢墟中崛起

或如同西方媒體所預言的,塔利班所帶來的是封建、退步與殘酷,是另一場浩劫的開始?阿富汗應該如何建立起一個有自主性的多部族國家呢?在保持其本原的文化傳承與來自西方的現代性之間又如何拿捏?我們必須向歷史取經,印度作家潘卡吉•米什拉(Pankaj Mishra)寫的「從帝國廢墟中崛起」提供了豐富的歷史教訓與啟發。

米什拉提供的答案是:建國需要敏銳的「遊歷四方的思想家和行動主義者」導引。本書以宏大的視野呈現十九世末、二十世紀初東方(亞洲)某些最聰穎、最敏感的知識份子如何體察自己的處境,如何回應西方帝國主義對他們的社會的侵逼,而又如合理解民族自身的歷史地位和同胞的社會存在,在一連串歷史機遇中如何回應與開創。

兩位主角

本書的主角有兩位,一位是伊斯蘭文化的阿富汗尼(Afghani, 1838 – 1897),以及儒家文化的梁啟超(1873 – 1929),另外孫中山、印度詩人泰戈爾、印度聖雄甘地,土耳其的凱末爾等人怎是這齣大戲的配角,成為很多改變的推手,成為雄心勃勃的建國的執行者與思想導師。

阿富汗尼出生於波斯,遊學於伊朗、印度,曾遊走於德黑蘭、麥加、巴格達、伊斯坦堡,一度在阿富汗落腳,成為一位埃米爾(amir)的重要顧問,他主張聯合俄羅斯對抗英國。

但他效力的amir失敗乃被英國驅逐,又流亡到印度,目睹英國治下的印軍嘩變事件以及後續的鎮壓,開始了後來他的寫作與行動,勸誡穆斯林同胞認清帝國主義的真面目,英國將鐵路、電報、新制度帶到印度,嘴上說是為印度人好,實質上是剝削印度,把掠奪所得運到不列顛島,擴大他們賺錢的領域與方便,最後讓印度陷入貧困、資源耗竭,富饒消失,人民餓死。

成為後世思想南針

阿富汗尼出身什葉派,但是他的四方旅遊、見多識廣以及鋒利筆鋒,使他成為既非盲目的西化者,也非死硬的傳統派,造就了他修正主義伊斯蘭的宏大論述,成為後來印度、埃及、土耳其、伊朗革命者、現代民族國家締造者,如尼赫魯、凱末爾、柯梅尼的思想南針。

十九世紀至今的中亞、南亞地區如同中國歷史上的春秋戰國時代,而阿富汗尼則如同孔子、孟子,扮演了思想啟蒙者與教育者的角色。他的思想會在阿富汗進入新的歷史階段中起任何作用嗎?讓我們繼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