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計處公佈,今年國民儲蓄率將創歷史新高,達41.32%,顯示人民對未來信心不足,消費及投資行為大幅萎縮,寧願將資金存放在低利率金融體系中,如何刺激內需消費,激勵投資意願,為當務之急。
疫情重創人民信心
主計處指出,今年國民儲蓄率將一擧超越1980年代後期,台灣錢淹腳目紀錄。台灣2019年儲備率34.70%,超額儲蓄2.27兆元,2020年疫情影響,增至37.51%,超額儲蓄3兆元,今年預測高達41.32%,超額儲蓄激增至3.7兆元,如何提振人民消費及投資信心,催出龐大超額儲蓄,是平衡經濟發展重要因素。
今年經濟成長率預估是5.16%,其中外銷對GDP貢獻2.58%,中華經濟研究院預估可能影響成長2.42%,全年可能降至2.74%正成長。「台灣消費者信心指數CCI」反應6月疫情高峰時,6項指標之中,5項全部跌到悲觀區,信心指數從70.48點總指數,快速下滑4.4點。主因是家庭經濟惡化,各類民生消費行為驟減所致。
經濟數據藏迷思
今年各項經濟統計數據看來亮麗,有兩項不同以往的項目,值得注意,其一是民間投資成長率今年是6.85%,比2020年的4.52%,增加2.33%,折算貢獻經濟成長率1.48%,加計都更改建、生醫研發、科技產業投資貢獻經濟成長率1.56%,以及證券市場活絡創造0.9%成長率,扣除這些因素,內需消費衰退,影響經濟成長相當可觀。
內需產業衰退,最嚴重其實是購買耐久消費財,包括汽、機車、家電產品等,其次才是餐飲、旅宿、健康服務、休閒娛樂、藝文活動、觀光旅遊、零售、批發百貨⋯等各類內需消費產業,影響經濟發展。
內需服務業重創,勞工失業嚴重,每週工時未達35小時者,爆增75萬人,其實都是潛在失業人口,人民對未來不確定性悲觀,家計所得驟減,直接影響消費行為,亦不利經濟及社會穩定。政府宜積極催出超額儲蓄,用於投資及消費行為。
以投資為例,股市成交量看似亮麗,每日成交金額3、4千億元,如扣除高達近5成當沖交易,實際成交量也不過2千億元左右,再減除外資佔比26%成交量,其實國內自然人及法人正常投資,每日成交量約1000億至1500億元,仍有極大成長空間。政府宜從改善交易制度或租稅優惠政策,誘導國民將超額儲蓄,轉移至正常之投資理財。
提振內需消費為首務
至於內需消費,今年第二季疫情導致消費大幅萎縮,衰退率達10%,目前疫苗施打率仍然不高,人民外出消費行為未見大幅轉變,預料內需消費要想復甦,至少要到明年才有可能。仰賴內需消費之服務業,包括商圈、傳統市場、百貨商場、夜市、餐廳,全面受創嚴重。
政府現正積極規劃振興券,計劃10月推出,坦白說,並未掌握暑假期間最佳消費時間點,因為學校陸續開課,學生返校,父母帶子女全家消費行為必將減少,振興券效益勢將減少。然而,不論如何,仍值期待。
另外如何在有效防疫情況下,積極規劃刺激民間消費活動,例如仿雙11,擧辦購物節,或依行業別,規劃不同促銷活動,或由公營事業帶頭,補助消費金,積極鼓勵員工消費,以各種不同措施,催出超額儲蓄,降低創歷史新高之儲蓄,平衡外熱內冷經濟發展,即可創造國民就業機會,防止貧富差距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