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重擊窮國 經濟難跟上富國(經濟學人 The Economist)

林志怡 2021/08/01 13:03 點閱 4051 次

新興經濟體各國在新冠肺炎疫情後,更難在經濟競賽趕上富國。面對疫情帶來的重大衝擊,美、英等傳統富國具有更大的資本與經驗來進行經濟復甦,但對於土耳其、委瑞內拉等經濟尚不成熟、面對後疫情時代政治改革的國家,將需要更長的時間恢復經濟成長,且必須在衝擊下保持與國際競爭、避免走向封閉。

對於傳統富國而言,經濟蕭條、衝擊都是家常便飯,但新興經濟體在資本不足、週轉空間有限的情況下,很難在短期內擺脫新冠肺炎的陰影,且據統計,所有新興經濟體的 GDP 成長預測,比病毒爆發前低 5%。

新冠肺疫情不止帶來醫療體系的重大衝擊,更揭開了部分地區政府最後一片遮羞布,民眾大舉抗爭下,造成哥倫比亞、突尼斯、南非等地區面臨嚴重的政治危機,抗議、內亂紛起,又進一步的重創了該國的經濟體系,為疫情後的復甦之路再添一道路障,也將成為嚴重的後遺症。

亞洲四小龍及金磚四國的新興國家衝刺時代結束後,能夠追趕富國的新經濟體減少了六成,中國的快速崛起可說是新經濟體末日論調中的例外。

對於目前的多數經濟體而言,這波疫情帶來了大量的人力損失。據經濟學人的模型推估,疫情間至少有 800 至 1600 萬人死亡,其中除中國外的發展中國家,就佔了近九成的死亡人數,且疫苗覆蓋率極低。如此情況下,將導致發展中國家的人力成本大幅增加。

另一方面,在疫情衝擊導致供應鏈中斷後,美國等國開始將供應鏈搬回國內,也將讓仰賴外銷的經濟體的外銷縮減。

面對此種情勢,新興市場可能會放棄對外貿易與投資,讓自身經濟走向封閉,如土耳其提高利率、造成通貨膨脹,委瑞內拉開始追求社會主義,而印度則禁止跨國公司在境內擴張等,這類作為將無法起到保護國內經濟體的效果,反將弄巧成拙、造成經濟衰退。

因此,即使在經濟全球村崩解的後疫情時代,保持貿易開放、參與全球市場競爭,並投資基礎設施和教育,仍是各大經濟體致富的不二法門。

https://www.economist.com/leaders/2021/07/31/unrest-and-economic-underperformance-stalk-the-emerging-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