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網路運作已是民生必需品

張瑞雄 2021/06/15 11:04 點閱 3867 次

全世界因新冠肺炎而實施居家辦公和遠距教學等要透過網路的活動,再加上線上影音、線上會議等,造成互聯網(Internet)的負荷大增,但經過一年多的實際演練,顯然網際網路適應得很好,這要歸功於當初設計者的遠見。

互聯網負荷得住

互聯網本身只是一個概念。它是一組允許許多地區網路相互連接並相互協作的通訊協定。地區網路有的很好,有的不太好,將這些地區網路連接起來的通常是電信商或政府的公眾網路,只要這些公眾網路健康,地區網路的不正常通常不會影響到整個網際網路的運作。

大多數的網路服務提供商是基於娛樂的用途來構建他們的網路,其假設前提是下載的速度要遠高於上傳的速度,例如在Netflix或HBO Go看電影,或在手機上玩遊戲。

但是在線上會議的世界中,我們需要在下載和上傳方面更加對稱,然後人們通常擔心網路如何到達最後一哩(Last Mile),尤其是在更多的鄉下社區,網路服務提供商沒有甚麼動機(成本高,回收低)去提高鄉下的網路速度。

網路服務攸關人權

近年來很多倡議說高速的網路服務是一種人權,就像言論自由一樣非常重要,拜登提出的強化美國基礎設施的法案也是這樣說,就像美國在1930年代大蕭條後的振興法案也是說電話服務也是人權一樣。

雖然互聯網對現在社會的發展和日常生活非常重要,但政府是否應該介入並製定激勵或監管措施?大陸的網路長城對網路的監控到了極致,這也是一個國家言論不自由的重要指標。

新冠肺炎的大流行無疑讓每個人都明白互聯網對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它是遠距教育的核心,它是與人保持聯繫的核心,它是維繫工作的主力軍。大家應該無法想像若這個新冠肺炎發生在50年前,世界會亂成什麼樣子。應該就是只能封城在家休息,什麼事也不能做。

規劃平等的遠距生活

所以,作為一個成熟和民主的社會,高速的網際網路應該是一種民生必需品,國家不能完成交給市場或商人來決定網路服務的品質和價錢,這將是一個錯誤,因為它會在一個重要的意義上剝奪我們聯繫的能力,尤其現在城鄉差距已經很明顯了。

不過網路服務和速度只是整個遠距生活的一環,疫情下的遠距生活還需要很多配合的設備。例如某偏鄉部落小學全班22個學生家裡都沒電腦,遠距上課要怎麼做?然後上課的效果如何?

另外還有很多需要實際在現場操作的工作,在家上班就沒有進度,這些都是未來網路生活需要討論克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