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關心外交勝利還是民心、民瘼?

醒報編輯部 2021/06/07 17:19 點閱 3985 次

「何不食肉糜!」這樣的詞句,之所以會引來反感,是因為在位者對人民的現況無法同理,在皇宮當中當然是錦衣玉食,但是下到民間百姓當中,卻是飢荒遍地。台灣近來高層與民間對於疫情的解讀,其實也有類似的情況,尤其當美國跟日本「慷慨解囊」地支援台灣疫苗,但是台灣民間的疫情狀況卻還在惡化,包括了經濟持續低盪,以及國人死亡人數的攀升。

低能量社會

台灣現在的民生跟經濟活動,其實是用最低能量在運作,例如說菜市場必須分流減攤,不只一般人買菜不方便,倚賴現金流的攤販也會受到衝擊。銀行因為分班,上班人數大大降低,導致櫃台大排長龍。許多醫院都停止了門診,讓依賴長期處方簽的病患一時也無所適從。這些升斗小民天天在遇到的狀況,身處高位的大官或是有錢人是不會感受到的。

總統怎麼會需要買菜?她也不需要到銀行去排隊,看著幾十個人只能等著兩個櫃台慢慢處理。如果身體不舒服,總統有專門的醫療團隊,她也不會了解一般人找不到醫院、看不到醫生的恐慌。

不要說到總統,只要是有錢人或是高級官員,這些因為疫情減班或是停止的商業活動,他們都不會受到多大的影響(像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就已經打好了疫苗,無懼感染),真正受害的一般平民百姓。這種上下不一的感受,不斷累積後,其實形成的就是「何不食肉糜」的反感。

上下感受有落差

所以當大家在咬著牙忍耐,希望苦撐過這段疫情,卻看到高層喜上眉梢的慶祝美、日送疫苗是外交的勝利,殊不知對基層民眾來說,每天擔心如何度日,甚至連全民施打都遙遙無期,哪裡有空能想到什麼外交勝利?

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政治人物貼出為了感謝美國日本,要開箱喝酒慶祝的圖文,卻被大批民眾痛罵,指出面對近期不斷攀高的死亡數字,到底要慶祝什麼?最後政治人物只好慌忙撤文道歉。上下感受的落差及焦慮,完全無法從每天召開的記者會,以及政治人物的行動中,感受到官員有體察到基層的痛苦。這是台灣目前抗疫最大的難關。

美國跟日本送來的疫苗,還有三位美國參議員到訪的意義,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一路斡旋替台灣爭取的外交突破,甚至是駐日本大使謝長廷,那深深一鞠躬的照片。對於身陷疫情的民眾,都不及趕快打到疫苗,來得更迫切。

醫療漏洞令人不安

這些民眾的聲音,政府要更仔細用心傾聽,而不是不斷強調外交的勝利。台灣現在的疫情狀況有多險峻,不只是看各縣市記者會不斷爆出的數字,而是台灣早就面臨了快篩跟診療人力的不足。

以國外早已經實行的大規模普篩對比,台灣現在的快篩能量非常之少,一般人如果去快篩站,又不是身在熱區,往往因為名額不足撲空。如果有人突然猝死,只要不是在醫院當中,或者是被匡列的對象,也無法進行檢測。可想而知這些漏洞有多麼讓人不安心。

或許在高層專家的眼中,這些都是民間老百姓基於無知的憂慮,但是一個無法讓人安心的政府,難道都沒有責任嗎?

外交勝利是一件事,民間對疫情的恐懼卻是更大的事,希望政府能分清輕重緩急,不要讓人民感覺身在疫情肆虐的地獄中,高層卻彷彿只活在外交勝利的天堂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