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台灣農業插上「晶」翅膀

李武忠 2021/04/29 18:01 點閱 3800 次

台積電半導體由於先進製程獨步全球,光是台積電營業額,就佔了三大科學園區的41.9%,儼然成為台灣的護國神山。不過由於全球晶片荒,讓美國及歐盟產業受到嚴重影響,鑒於依賴亞洲代工風險高 (全球約70%先進晶片製造在台灣),美國及歐美將提高自主晶片產能,台灣需未雨綢繆,積極培育下一個護國神山。

種苗掌控農業命脈

受到極端氣候、疫情、天然災害及人口激增影響,全球糧荒危機如影隨形。鑒於
種苗是農業產業鏈中利潤率最高的環節(屬微笑曲線的上端,蘊含巨大的商業利益,被視為「農業晶片」,尤其良種更是提高作物產量,確保糧食安全的重要關鍵。只是長期以來跨國企業透過基因專利權控制了種子,也控制了全球的農民。

目前種子產業呈現寡頭壟斷,五家跨國企業即主宰了全球半數以上的種子市場,壟斷種子價格,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為避免受制於人,目前許多國家正積極在種苗(包括農作物、畜禽和魚類》領域下功夫。

中國早已綢繆

中國大陸為實現「中國飯碗要盛中國糧食」,「農民都種上自家育出的種子」,不僅明定將培育農業龍頭企業「領跑者」,鼓勵大型企業參與種苗行業,多方培育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優良品種(包括畜禽良種),並將建設國家級的育種中心納入「十四五」新基建的重要內容,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開發利用,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從源頭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讓中國十四億人的飯碗端得更穩。

台灣農業發展亦與種苗研發息息相關。過去台灣在農漁業品種改良及新品種研發上表現亮眼(如台灣鯛、觀賞魚、石斑、金鑽鳳梨、蝴蝶蘭、 黑珍珠蓮霧、愛文芒果、三星蔥、台灣毛豆等等),帶動產業蓬勃發展,並於1990年代先後成立國家級作物種原中心及水產生物種原庫,進行保種及育種工作。

台種苗受制進口

然而受限於經費及專業人力的不足,近年來台灣在農畜水產新品種(包括抗病、抗寒、耐鹽、抗旱、高繁殖力、高換肉率、高品質等)研發及實際運用上已少見佳績,許多苗種須仰賴進口,加以國內對辛苦育成之新品種的保護未落實,目前農漁業技轉方式產生許多問題,導致農業原本具有的品種優勢逐漸式微,幸根基尚存,應重新激活。

後疫情時期,國際農業價值鏈將發生重大轉變,台灣農業需自立自強、不能光靠政府的補貼保護存活,應該專注於新品種研發及優質種苗生產,重新整合政府相關部門的研究人力及經費,並借重民間研發的人才、經驗及研發量能,對與農作物新品種開發相關的知識産權實施保護,把種原庫運作跟產業發展做緊密連結,並將種苗納入國家重點發展產業,全力將台灣打造成商機龐大的「亞太優質健康種苗評鑑及供應中心」。

未來,讓「農業晶片」(種苗)可繼IC晶片之後,成為台灣另一座護國神山!